站内搜索:

李新与中国人民大学

2013-07-22 11:29:44来源:红色春秋-重庆党史网

    魏全红

    李新(1918~2004年),原名李忠慎,字德余,荣昌县安富镇人,是我国当代研究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著名历史学家。

    据《李氏族谱》所记载,李家属陇西李氏,北宋以前一直住在华北。到南宋时迁居湖南郴州。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入川垦荒,李家的祖先才从郴州到了安富镇李家沟。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正在川东师范学校读书的李新与学友们联络重庆39所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114人聚会,正式成立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李新担任主席,发出通电声援北平学生。重庆学联组织三十多所中等以上学校100多个宣传队,展开大规模救亡宣传活动,李新成为川东爱国学潮领袖。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却遭到当局的压制,李新在1936年夏也以“思想乖僻,行动诡秘”的罪名,被学校开除。
  被学校开除后,1938年初,李新以抗敌后援会的名义组成华北川军慰问团,由陈寄宇任团长,李新任副团长,到陕北追求革命道路。同行的有李成之(作家李锐之父)、王方名(作家王小波之父)、罗义淮(后曾任军事学院秘书长)、胡其谦(后曾任重庆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周极明(1942年在太行山抗日牺牲)等7人,于万县出发,步行到延安,入陕北公学。

    李新从陕北公学结业以后,分配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招生委员,负责招收接待革命青年到延安学习。同年10月,调邑陕北公学分校组织科工作。1939年,他奉命返回延安,任《中国青年》助理编辑。

    1948年夏李新在向任弼时汇报工作时,提出了要做教育工作的想法。任弼时同意了李新的要求,同年秋,李新遂由永年赴石家庄附近的华北大学所在地正定就任华北大学第一部副主任,从此离开政界进入学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新中国的建设干部,党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李新协助吴玉章投入中国人民大学的筹办之中。这年秋季,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李新先后担任教务部副部长、校党委副书记,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并曾兼任团委书记。

    1952年,他参加人民大学的三反运动。由于指导运动的负责人没有掌握住原则,引起学生准备进行请愿游行事件。党委会议决定由校团委书记李新出面去做学生工作,才劝阻学生取消了这次游行,没有闹成大事。

    李新在以后的各种政治运动中,不但能坚持原则,善于保护自己,而且也勇于保护别人。在1955年 的“胡风事件”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的谢韬,由于为胡风写给中共中央的“万言书”提过意见并参加了修改而被捕。在以后清查“胡风分子”时,人民大学的何干之也被迁连名列其中,并要将其逮捕。但遭到李新的坚决反对,从而保护了何干之。“不为虚夸狂热之风所惑,也不为偏执残暴之举所惧”,是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1956年,李新受高等教育部的委托,开始与蔡尚思、陈旭麓、孙思白、彭明等共同主编四卷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全书共4卷,于1961年完成),同年被高教部评定为教授。

    1957年初,毛泽东主席发动了整风运动。李新又从高教部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整风反右运动。在参加人民大学反右运动期间,李新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保护了一些同志如新闻系的安岗等,但对有一些同志在当时的形势下,也是爱莫能助,如彭子冈等。岂不知李新本人在运动中,如不是吴老的保护,恐也难免遭此劫难。所以,他对吴老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1978年吴老百年冥诞,李新写诗《悼念吴老》曰:

    好事一生做到终,百年冥诞忆吴翁。

    峨山抑止尧天外,江水长流禹城中。

    雨暴风狂飞“海燕”,天寒岁暮挺“岩松”。

    七旬革命九旬寿,留取丹心万代红。

    正因为在人民大学反右运动期间的一段曲折历程,1962年李新辞去一切行政职务,调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专心从事研究工作,担任近代史组和通史组组长,协助范文澜编写《中国通史简编》。他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在许多学术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造诣很深,被公认是全国研究近代史、中共党史的专家。

李新 像

    (作者单位:荣昌县委党史研究室)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