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黔江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2017-05-16 08:59:25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黔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一、历史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禁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纪元。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改革、大开放,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发端、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使国家成功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多角度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198410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指以城市为内容和对象实行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全面广泛展开和继续深化,包括工业、商业、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打破两个大锅饭入手,具体步骤是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企业内部建立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不断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要搞活大、中型企业,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自始至终必须坚持的中心环节。同时,在城市经济范围内,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搞活流通,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各级管理机构实行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健全经济立法,实现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节和管理;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中计划体制、生产管理、事业、金融、财政、外贸、劳动人事管理、科技和文化教育体制,以及价格和工资制度展开全面的改革。

二、基本过程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黔江吸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进行探索试点。1984228日,中共黔江县委、县政府就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加快推进全县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商品生产不断发展的形势,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县政府于198757日下发关于全面贯彻执行《<四川省经济合同管理条例>,强化合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1987818日,中共黔江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搞活民族经济的意见》,在国营企业推行经营责任制、集体和乡镇企业推行租赁经营制或股份制,当月,全县48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企业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联产、联销或联产计酬分配的竞争风险机制。111112日,黔江召开企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总结和部署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当年,全县有137家企业推行租赁承包责任制,其中国营49家、集体36家、乡镇企业52家。1988127日,黔江县设立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作县政府工作部门,专司经济体制改革工作。319日,黔江县属“灵芝麻纺厂”改制为县外贸局自属全民所有企业,迈出了黔江国有企业改制的第一步。8月,黔江通过招商,引进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生产工艺,建设黔江啤酒厂(1999612日改制),生产瀛海啤酒。129日,黔江撤销对外经济贸易局,保留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打破了政企合一的“局司一体”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营者,首次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1989424日,组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丝绸公司”,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但实行企业管理。1990224日,中共黔江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稳定完善我县工、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1991617日,黔江召开企业承包工作会议,要求全县各企业“动员起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打一场全方位搞活企业、提高效益的攻坚仗”。74日,黔江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继续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抓好组织结构调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1010日,黔江县政府召开厂长(经理)座谈会,研究企业经二轮承包问题。1218日,县政府出台《关于工商企业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在总结第一轮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指导、规范第二轮企业承包行为。1993119日,黔江县政府决定成立“西山个体商业开发小区”——黔龙城,主要用于个体私营企业建设经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8729日,黔江县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关停县第一麻纺厂,并向法院提出提出破产申请,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企业改革。1999526日,黔江县政府作出《关于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决定》(试行),开始了企业内部薪酬改革。

黔江的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封闭型分配体制向开放型商品流通体制转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78.121984.10)。1978年以后,黔江在调整社会商品流通结构中本着以国有商业为主导,放手发展集体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的原则,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个体商业开始复苏,集市贸易得到恢复与发展,商品流通主体、流通渠道和经营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1979年,逐步打破“三固定”批发办法,流通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19817月在商业、供销、粮食辖属的批发、零售企业中全面推行不同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第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1984.101992.10)。1985年起开始完善市场体系,取消主要农副产品(粮食、食油、棉花、蔬菜)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双轨制”,所有物资企业开始走向市场,外贸实现自营进、出口,1986年财贸系统所属企业推行“经理负责制”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包括经营发展、经济效益、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经营管理和职工队伍建设、职工生产福利、安全经营、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兴建南海城农贸市场、南海城服装市场及金三角市场等多处商业网点。1988年,黔江在4家商办工业、 7家流通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按投标、答辩、考评等程序产生企业承包人,承包期为3年,承包形式为“三包一挂”(即包上缴利润、包企业发展后劲、包社会效益和优质服务,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1991年底至1992年初,在企业实行第二轮承包期间,推广重庆的“四放开”经验(即经营放开、价格放开、分配放开、用工放开),以两权分离、扩权让利为基本特征的企业改革,对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10~今)。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按照这一目标,黔江调整流通所有制结构、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突破,商贸流通业得到迅猛发展,商品经营主体的成份和结构逐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1993年下半年,国有流通企业完全被推向市场,计划分配终告结束,而后,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从企业中逐步退出,集体和个体商业如雨后春笋,由少到多,由小到大,2007年,有各种商业网点(包括各类门店)1.2万个、商贸流通企业431户、个体工商户6030户,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2004起先后引进了重百、新大兴知名流通企业入驻。市场建设规模逐年扩大,1992年开始特别是建区以来,相继建成南海鑫城、武陵山家居市场、正阳铁路油库、宏鼎钢材市场以及重点镇(乡)综合市场等一批市场项目,商贸营业面积达到61.5万平方米,农村“双建工程”已经建成2个配送中心、17个镇级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21个镇级农资连锁超市、38个村级日用消费品便民放心店、173个村级农资便民店,初步形成以城区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各种现代流通方式应运而生,1993年以来,总代理总经销、物流配送、连锁经营、超级市场、加盟连锁店、便利店、专卖店、邮购以及网上销售和网上购物等现代化的商业业态在黔江逐步引进和普及,物流配送呈多渠道发展趋势,连锁经营形成了以超市为龙头向多业态扩展、以生产加工业为依托向多行业渗透、以城区为中心向乡镇延伸的态势。1994年开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财办直属以及商业、物资、外贸系统所属的食品公司、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糖酒公司等流通企业或商办生产加工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到2001年底,除区民爆公司、昕烨物资有限公司外,全区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20036月,区民爆公司完成改制,区昕烨物资有限公司改制正在进行中。到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92亿元(连锁经营销售额3.92亿元,占19.7%),比上年增长18.5%,商贸流通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1.8%,商贸从业人员达到4.18万人。

黔江在进行工商业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特别是教育。1984416日,县委出台《关于振兴全县教育事业的决定》,加快普及小学教育步伐,198592123日,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普及小学教育、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198936日,黔江县委作出《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巩固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在农村进行教育综合改革。

三、主要成就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黔江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到2007年,全区GDP实现491300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345000万元,社会销零总额突破199200万元,财政收入总量达到129900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81倍、190倍、102倍、306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全区整个国民经济中占4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80元,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30年,30年中,一共进行了6次宏观经济调控。19794月,中央针对1978年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81981年实施全面紧缩的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率大幅度地迅速回落,经济增长率从1978年的11.7%降为1981年的5.2%19841985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经济增长率高达13.5%19863月通过的“七五”计划明确规定前两年进行调整,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这次宏观调控不但没有到位,而且还引发新的过热。198911月,党的十二届五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1990年,对投资和消费实行力度较大的全面紧缩,使经济增长率大幅度迅速回落,经济增长率降到3.8%1992年经济增长很快达到14.2%的高峰,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双膨胀,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给全线上涨,出现明显的经济过热,对此,国务院于19936月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19931996年,经济增长率每年回落1%,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主动调整),为抵御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打下良好的基础。19971999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为了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1998年中央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到稳中求好,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适时、适度进行微调,同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组织措施,解决扩大社会总需求的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偏冷问题进行成功治理。2003年,国家经济上升到9.3%,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供求关系趋紧,投资增速过快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粮食大幅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2003年下半年,重点进行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批租和银行系统的资金供给为主的两大调控,2004年底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这次宏观调控使国家经济发展避免了一次大起落,在没有伤害到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下,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得到或正在得到缓解。在历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黔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把握政策,及时进行本地方经济政策调整,取得良好效果,整个经济秩序良好。

1949年,黔江城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边陲的小镇,城区面积不足2km2、人口不到2万,黔江城只有正街、后街、新街、杨柳街、扇子街等街道,最长的正街(解放路)只有200m长、23m,巷宽1m,街面均系石头铺垫,全城公私房屋总面积27900m2(公房建筑面积4900m2)、居民人均占有房屋6.9m2。解放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重新规划城区布局,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到2008年,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三大组团和区域中心初具规模,城市建筑气势磅礴,已经建成新华大道、黔州大桥、大众广场、西沙路步行街、文体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文化宫、博物馆)、南海鑫城商业广场、太平岗美食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盛黔桥、河道疏浚及滚水坝、闸桥景观平台、西沙桥扩建、解放路、石城路、丹兴路沥青路面铺设、城北河景观整治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区面积达到11.1km2,城镇化率30.9%,成为武陵山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黔江的通讯技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1989119日,黔江城人工磁石电话改为自动电话;1994116日,黔江城开通程控电话,电话号码由5位升为6位;199911月全区建成3SDH2.5G骨干自愈光环,拥有112.5G66155/622设备的本地传输网络,提供电路2.5万条,铺设电信管道216管孔公里,主干电缆328皮长公里,配线电缆3690皮长公里,本地中继光缆3886芯公里,接入光缆4592芯公里。1988年全区拥有电话总户数295户,1997年达到31793户(不含移动电话),住宅用户跃升至26198户,长途直拨权用户达到30779户。2007年拥有用户总户数87814户,分别是地区成立之初和直辖分营时的2.76倍、298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1938户,小灵通用户达到19937户,宽带用户达到8224户,行业信息化用户17户。黔江区是重庆四大汇接区之一,作为渝东南的通信枢纽中心和监控分中心,19965月建成汇接黔江、彭水、石柱、酉阳、秀山5区县的独立汇接局,汇接容量13680线,全区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10万门,小灵通2.6万线。199512月建成国家一级干线汉渝光缆的重要出口中继站,负责西南到华东、华南、华东及华北各地区的通信电路转接,中国电信西部高速环系统经过黔江。同时,黔江也是渝—涪—万—黔、涪—黔—秀、涪—丰—黔、涪黔环、黔石二级干线、黔—酉—秀二级干线的重要局站,提供重庆本地网电路约13万条,构成了黔江通信出口大动脉,是渝东南地区的通信枢纽中心,对渝东南各县的通信进行业务领导和技术支撑。黔江是渝东南地区的数据通信关口局和业务领导局,19986月建成DDN节点机2个,可以提供从9.6K2MDDN(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和帧中继等传统基础数据通信服务。20009月,全区城乡均建成ADSL宽带通信网络,可向用户提供FTTXLANADSL宽带接入方式,能实现高速上网、办公自动化、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多种信息化应用方式,并可提供智能大楼,智能小区建设服务。全区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5G,全区宽带用户能力达到1万线。20055月建设了全区电子政务网、乡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信合、卫生、邮政、金融、工商、公安、计生、烟草、医保、国税、煤监等部门三级网, 7月建成IP核心接入设备和汇聚设备,支持ADSL宽带、LANVPN专线、DDN专线等多种接入手段。建成黔江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开通了黔江信息港网等服务,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信息时代数据通信的要求,也为渝东南地区的数据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2008101日,中国电信正式承接CDMA移动通信网和业务。

四、经验教训

黔江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喜人的,但在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中,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戒鉴。

第一,资产评估不实,债务审核不实,负债比率不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急于脱手,贱卖国有资产,如嘉德酒业、黔州宾馆等企业改制,就存在上述问题。

第二,缺乏规划,行为单一,贱卖贵买,得不偿失。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只考虑国有企业改制,没有把企业改制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因素综合起来,结果企业低价卖出去,城市建设时调价买回来。嘉德酒业的改制就是一个特例,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去后,不过4年时间,在建设黔城雄鹰大道时,用超出4倍的价格来撤迁安置。

第三,行政干预,盲目投资,只重政绩,浪费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政府应着力于规划,由市场主体去投资建设,但在黔江的城市建设中,行政干预过多,急于招商引资,制造的政策洼地无法兑现,对外资投资行为监管不力,使一些不法商人钻了空子,圈地套钱,使国有资产蒙受损失。黔州桥头原星源酒店的建设就是一个特例,开发商在修建的同时,就卖掉了不少土地,赚取了大笔资金,修建的上万平方米的酒店还没装修投用,又因建修新的酒店而撤除。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