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桐矿区拨乱反正

2017-05-16 09:26:56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万盛区委党史研究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以下简称“文革”)的十年动乱,搞乱了社会主义政治,搞乱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搞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它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南桐矿区亦深受其害。面对各种问题堆积如山的局面,南桐矿区县委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先导,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契机,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使各级政权机构正常运转,使积重难返的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使工农业生产走上了正常轨道,恢复了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一、清除“四人帮”在南桐矿区的帮派代表

(一)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1.欢呼粉碎“四人帮”。19761014日,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到南桐矿区后,全区群众群情振奋,连日举行大规模的集会和游行,欢庆胜利。

2.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区委深入贯彻19761018日中共中央《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和1210日至19773月连续发出的关于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罪证的三批材料,及时成立了揭批领导小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的活动,进行了揭批“四人帮”的三大战役。一是认真地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毛主席,党中央有关批判“四人帮”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中央的〔197614号、24号,〔197710号文件,提高对“四人帮”揭、批、查斗争的性质、意义的认识;二是采取会内会外上下结合,进行揭发批判。三是层层领导带头揭批,使矿区揭批“四人帮”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推向高潮。197610月至19773月,抓住“四人帮”篡党夺权这一在害问题,狠揭猛批他们彻底背叛“三要三不要”(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要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的基本原则,大搞修正主义、大搞分裂、大搞阴谋诡计,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帮天下的滔天罪行,结合矿区实际,分三个专题:(1)揭批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破坏党的一元化领导;(2)颠倒敌我关系,破坏无产阶级专政;(3)妄图拔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两面红旗。19773月以后,全区学习中央〔197710号文件,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反革命面目和罪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揭批“四人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区委先后在农村工作会议、全区农业学大寨和1976年度工业学大庆先代会等多种区级大会上组织与会人员揭发批判“四人帮”篡党夺权和破坏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罪行。197724日,区委召开批判“四人帮”群众大会,区委主要领导作了题为《“四人帮”是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罪魁祸首》批判发言。此后,区委又多次召开全区和按系统的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的群众大会,区委领导带头发言,联系实际,点名揭发、批判极少数帮派头目。到1978323日,全区召开揭批“四人帮”大会21次,132400人次参加,大会发言105人次,各系统召开大批判会4606次。从政治上揭批“四人帮”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罪行,从思想上揭批其贩卖唯心主义、搞乱理论、搞乱思想的罪行,从组织上揭批其结党营私、大搞宗派、拼凑班底的罪行。

(二)清除“四人帮”在南桐矿区的帮派骨干

1.严格掌握政策,明确划分界限。虽然“四人帮”被粉碎了,但“四人帮”在南桐矿区的帮派骨干还在。通过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干部群众认识到“四人帮”帮派骨干的主要表现:政治上紧跟“四人帮”,篡党夺权;组织上同党委分庭抗礼,以帮压党,妄图以帮派势力左右一切;行动上与“四人帮”紧密配合,充当“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马前卒;手法上搞阴谋诡计,搞两面派,挑拨离间;经济上大搞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脚。

区委在清除“四人帮”帮派骨干中,注意严格掌握政策,明确划分界限。一是划清“四人帮”帮派与历史上的山头主义的界限,二是划清“四人帮”帮派与一般群众组织的界限,三是划清“四人帮”帮派与一般派性的界限。同时,将帮派头目、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加以区别,将态度恶劣、坚持错误、抵赖罪责者与主动交代、检举揭发、愿意悔改者加以区别。

2.从组织上清除帮派成员。区委把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同清除“四人帮”的帮派骨干相结合,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夺回被帮派篡夺的领导权。

197611月起,区委一手抓揭批“四人帮”种种罪行,一手抓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成立了清查办公室。区委对“四人帮”横行时破坏严重的地区和单位,派出了工作组开展揭批查工作。19775月以后,集中揭发批判“四人帮”在南桐矿区的帮派骨干头目罗袁等追随“四人帮”,大造篡党夺权的反动舆论,营造反革命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大乱南桐矿区的严重罪行。截止19777月,南桐矿区对揭批“四人帮”、开展“双打”(即打击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分子和各种资本主义的非法活动,打击阶级敌人的复辟活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情况进行了统计,召开公判会2次,宣判处理70人。

197783日至6日,区委召开揭批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工作会议,对前段运动的进展情况做了总结:清查出重点人头39人,经上级党委或有关部门批准离职审查的1人,全区点名批判的3人。全区已基本查清了十三件重大事件前后经过和主要情节以及涉及的人头。⑴1967831日,一派组织的头头带领武斗队抓了干部、群众300余人到重庆104中学看守起来,即“8.31”夺权事件。⑵196792日,南桐矿务局直属四井工人队伍到万盛游行抗议“8.31”夺权,遭一派武斗队枪击,当场打死7人(其中一名是解放军)、伤6人的“9.2”事件。⑶196794日凌晨,一派组织的头头带领武斗队袭击南桐煤矿俱乐部,当场打死4人的“9.4”事件。⑷1968724日,在南桐矿区红岩煤矿山背后的盘山公路上一派伏击另一派,当场打死4人、伤8人的“7.24”事件。⑸196783日、85日一派组织抢区武装部武器事件。⑹南桐矿区一派组织的头头带领武斗队到重庆建设厂领枪事件。⑺一派组织在建设厂领枪后攻打北城事件。⑻该派转辗攻打巴县(现巴南区)姜家中学事件。⑼砸青年公社公章事件。⑽殴打区委书记事件。⑾殴打基层干部和群众事件。⑿八期简报事件。⒀所谓理论学习讨论会事件。区委在当年1212日按照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撤出进驻南桐矿区文卫系统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3.开展整党整风。19771114日,区委做出《关于开展整党整风的安排意见》,整党整风在全区开展。19784月,根据省委“一批两整顿”(揭批“四人帮”、搞好整党整风和搞好机关、企业、社队的整顿)的要求,区委结合已经开展的整党整风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全区的整党整风工作。

整党整风指导思想针对“四人帮”对党的严重破坏,按照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和“三要三不要”(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唯心主义)的基本原则,认真解决由“四人帮”破坏而造成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整党整风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动员阶段,时间为50-60小时;二是思想、作风、组织整顿阶段,时间为120-150小时;三是组织阶段,时间为50-60小时。

整党整风的中心任务:主要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整党整风的目的要求:“四人帮”在党的建设上搞乱了的路线是非、理论是非纠正过来,增强党性,增强党的观念,增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把本单位党组织建成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

1)区委常委会小整风。19772月至11月,区委三次召开常委及常委扩大会议,开展以解决“深入领导班子内的资产阶级帮派势力的影响”为重点内容的小整风。特别是197735日至311日和1977717日到19日这两次小整风,与会人员本着爱护区委领导的精神,遵照中央、省、市委指示,对区委领导提了许多宝贵的中肯意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思想交锋,自觉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区委对过去在“四人帮”干扰破坏下所出现的问题和“四人帮”粉碎后南桐矿区较长时间打不开局面的问题有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带领全区人民把反对“四人帮”斗争,迅速推向高潮的决心和信心。在市委领导和同志们的上帮下促下,犯错误的区委领导有了初步认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85-11日扩大会议上,区委常委对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南桐矿区发生的七个重大问题统一了认识。即:一是19767月召开的所谓“理论学习讨论会”性质上是错误的,从会议召开方式、内容、参加人员都说明这是一次翻案的会,这次所谓的“理论学习讨论会”对区的革命和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二是“八期简报”是反动的。19743月,区委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受市黄、周影响的几个人在会上大放厥词,向区委发动了猖狂进攻,区委批林批孔办公室×××将这些极为错误的发言整理成简报,心怀不可告人的目的,破例地送给区委领导同志审阅,当区委领导不予下发时,×××就以不正当手段(骗出底稿)将简报加上攻击的按语公诸于世。在全区喧嚣一时,借“八期简报”事件大闹区委,大闹市委,妄图打倒区委领导同志,篡夺区委领导权。三是干部下放方向是正确的。197510月,根据省市委精神,区下放了一批干部充实基层,方向是正确的。区极少数人秉承“四人帮”的旨意极尽挑拨离间,造谣、中伤,对干部下放进行攻击:“有的下去是镀金的,是执行邓小平三项批示的黑打手”;“有的下去是受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路线的影响”。这完全是错误的,在全区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四是南桐矿区的批派工作没有开展。1975年市级机关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批判黄廉、周家喻煽动的资产阶级派性错误的时候,南桐矿区根据市的部署,没有开展批派运动,1976年区极少数人在黄、周的指挥下,捏造事实,说搞了批派运动,“镇压了造反派”、“打击了新生力量”,区委没有顶住这股歪风,被迫承认,客观上起到了为资产阶级派性张目和个别人开脱罪责的作用。五是组织路线主要方向是正确的,干部工作成绩是主要的。区委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成绩是主要的,提拔的干部和发展的党员绝大多数是基本符合接班人条件和党员标准的。区里帮派坏头目罗昭蓉等人在会上大肆贩卖“四人帮”的黑贸,故意抹煞客观事实,采用各种卑鄙手段攻击区委,把工作中的一些缺点错误不适当地概括为“任人为视”、“任人唯顺”、“任人唯为才”的问题。当极少数人由于条件不够入党而难于通过时,区委迫于压力,曾错误地要有关同志到一些单位做工作,在群众中引起了不好反应,给区委造成很大损失。六是“全面整顿”工作方向是正确的。1975年,区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抓了整顿领导班子和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等工作,这是正确的,而在1976年的座谈会上,少数人学着黄、周的腔调,恶毒攻击“整顿就是复辟”、“不少企业又在搞管卡压”等,区委没有顶住这股恶风,反而在一次座谈会上对工作上的成绩和正确的作法作了否定,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妨碍了领导班子的建设和抓革命促生产的正常进行。七是关于青年公社公章被砸和挂上“复辟委员会”牌子,其性质是反动的。罗昭容在区召开所谓理论学习讨论会后,企图以青年公社为突破口,迫使其召开革委会全委会,借机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青年公社党委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于是罗昭蓉等人恼羞成怒经过一番秘密活动之后,纠集一伙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砸烂了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印章,并将公社革命委员会牌子取下,挂上“复辟委员会”的牌子,随后他们为掩人耳目,到处张贴所谓“告全区人民书”,企图为他们丑恶行径开脱罪责,在全区、全市、全省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罗昭蓉等人在青年公社地区称王称霸,为非作歹。近几年来,他们恶意攻击堡堂,破坏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还先后殴打区委书记、公社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外地参观堡堂人员、来区开门办学的学生、供销社职工等15人之多,打砸抢无恶不作,其嚣张气焰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对他们的罪行,区委当时仍看不尖锐,处理不得力,以致造成青年公社地区的打砸抢风长期制止不了。区委对以上七个问题重新认识,分清是非,统一了思想,正本清源。在三次小整风中,对受“四人帮”影响讲了一些错话,办了一些错事的区委领导干部进行了帮助。着重解决了常委中的问题,每个人都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吸取了经验和教训。

2)全区性整党整风。197711月起,在全区13个党委、总支,225个基层党支部,近5000名党员中开展整党整风,彻底肃清“四人帮”在党的建设方面的流毒,消除资产阶级派性,增强无产阶级党性,以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并开展了整顿机关、整顿企业、整顿作风和落实政策的工作。全区整党整风于11月中旬展开,列入第一批整党整风的有区委机关、公安分局、人民银行等8个单位的党组织,占全区应完成整党整风任务的15%1978年上半年完成70%,下半年再完成15%,每批整党整风时间为3个月。农村通过基本路线教育工作抓整党工作。

通过整党整风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彻底批判了“四人帮”敌我关系颠倒论、“党内派别活动合法论”、“矛头向上大方向始终正确论”、“造反派领导一切论”,彻底铲除混进党内帮派势力,清除派性,克服无政府主义,增强了党性和党的观念。加强了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批判了“四人帮”资产阶级邪风,如“为老家伙评功摆好”、“倒退”等反动谬论,反对脱离群众、弄虚作假,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资产阶级作风,保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三是批判了“造反派当然入党当官论”。反对党内存在的争名、争权、争利以及滥用职权,假公济私,搞特权,走后门等,树立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19781028日至31日,中共重庆市南桐矿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对全区两年多的揭批查“四人帮”活动进行了总结。会议认为,通过整党整风基本查清了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有牵连的人和事,狠批了“四人帮”的罪行和各种谬论,全区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粉碎“四人帮”后的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把在“四人帮”横行时坚持正义、党性强的领导干部吸收进入区委领导班子中。1979216日,区委向市委呈送《关于南桐矿区清查工作检查验收的情况报告》,报告称:全区清查验收工作从当年113日开始,经过两上两下,区委认为本区的“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已查清,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已见成效;犯严重政治错误的人,大多数能检讨错误,承认错误,认识了危害,表示坚决与“四人帮”划清界线,回到人民的立场上来。

通过揭发批判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四人帮”及其余党在南桐矿区的帮派已被摧毁,“文革”中南桐矿区的13起重大事件已经查清,对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审查的39人均已查清,分别作了处理,对捣乱破坏的犯罪分子1人进行了严厉打击。划清了思想界限,教育了群众,挽救了干部,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四化建设,全区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科教文卫工作开始好转。

二、从思想上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十年动乱给南桐矿区造成极大混乱,表现在思想领域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特别是“两个凡是”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造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混乱。比如,“政治可以代替经济,革命可以代替生产”、“只要方向对头,粮食颗粒无收也不要紧”、“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等等谬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南桐矿区在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经历了初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大解放思想三大过程。

(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19785月,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9122日,区委召开部、委级负责人会议,传达了16日至18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学习中央〔197877号文件,带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

1979126日,区委召开部、委、局、科室领导和乡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召开的地(州)、县委书记会议精神,座谈讨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一是充分肯定毛泽东的不朽功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正确估价建国后的30年;三是统一对“文革”的看法,初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四是总结了30年来的经验教训。

接着在全区范围内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和座谈讨论,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逐步从个人迷信、“两个凡是”、“句句是真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开始冷静地认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逐步分清了真理和真理的标准不是一个范畴,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是真理本身,而只能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大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逐步活跃,出现了反思过去、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生动景象。

(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澄清思想混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正确的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全面拨乱反正提供了坚强后盾。按照省、地委的部署,区委19792月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主题,着重研究了贯彻落实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工作重点转移、促进安定团结等问题。到会干部在会议精神鼓舞下,精神振奋,敢于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共商南桐发展大计。通过一学(学马列毛著)二批(揭批“四人帮”)三讲(大讲20多年来发展农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四立(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来了一个大解放,认识上得到了一个大提高,工作上有了一个大起色。

但是,在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党内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一些人没有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思想僵化,反对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错误地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一些人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为借口,想否定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针对这种情况,中央于1979118日至43日及时召开了理论工作务虚会,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促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正确贯彻。区委于19791121日至122日召开了区,乡、街道和区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州、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加强学习,开阔眼界,研究经济,大胆试验,真正地把思想搞活,把发展生产力、尽快脱贫致富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全区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建国以来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学习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彻底澄清了被“四人帮”搞乱的重大理论问题,打破了精神枷锁,思想进一步活跃,认识逐步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区委一班人认为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做思想懒汉,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跟上新形势。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

(三)学习贯彻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任务。区委于当年7月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决议》和省委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讨论,基本上分清了建国32年重大历史的功过是非,初步统一了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坚信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普遍认为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要会议,是思想上彻底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了彻底否定的结论完全正确;《决议》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合乎实际,心服口服。

为学习好贯彻好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区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学习《决议》作为下半年的中心任务之一,迅速掀起一个学习热潮。区委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培训骨干,培训了宣传队伍,以组织好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学习。各单位集中召开党员大会学习十一届六中全会文件,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和右的错误观点,明确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增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不少干部群众表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平反冤假错案,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等作法不大接受或勉强接受,总是心有余悸。学习了《决议》后,认识到上述担心实际是思想没有解放,思想仍然僵化,看到了“左”倾思想的危害和造成的巨大损失,决心认真学习贯彻,把自己的言行统一到《决议》上来。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全区干部群众端正了指导思想,统一了认识,恢复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三、从政治上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十年动乱给南桐矿区造成极大混乱,表现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权机构遭到严重削弱。粉碎“四人帮”后,全区干部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之中。但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南桐矿区在各种会议或文件中,仍然提“抓纲治国”、“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等极左口号,引起了新的混乱,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显然,从政治上拨乱反正,已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南桐矿区也开展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1979122日,区委召开部、委级负责人会议,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初步学习了中央〔197877号文件。126日,区委召开部、委、局、科室领导和乡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21日又召开部、委领导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并结合南桐矿区的实际,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开展了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的一系列学习贯彻活动,重点讨论决定了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区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了全区干部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从而确保了南桐矿区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展开。

南桐矿区的农村拨乱反正工作尤其突出。23日至12日,区委召开区、公社、大队和部分生产队长参加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会议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同时研究布置了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和给地、富、反、坏分子摘帽等问题。全区抽调80多名干部,组成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工作队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工作队,负责落实有关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区委同时发出《关于立即掀起一个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潮的通知》通知要求:深入领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动员干部、群众把经济搞上去特别是要把农业搞上去;加快落实政策的步伐;解放思想,开拓前进;健全党内外的民主生活,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组织方面进行拨乱反正,为万盛区农村的发展基本扫除思想组织障碍。

四、从组织上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十年动乱给南桐矿区造成极大混乱,在组织系统表现为: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踢开党委闹革命”,乱批乱斗领导干部,使党的基层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各种问题堆积如山。区委从组织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契机,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各级政权机构正常运转。

19784月,中共南桐矿区区委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和落实政策办公室,开始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坚持实事求是,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不错不纠的原则,对全区在反右派、反右倾、“四清”及“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纠正。全区对在反右派、反右倾、“四清”及“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的案件,应该复查处理的共1223件(不包括专政机关复查纠正的案件),全部进行了复查处理,平反纠正冤假错案。198212月,全区落实政策工作结束,平反冤假错案1133件。

1.落实整风,反右派运动政策。1957年开展的整风、反右派运动中,全区区属单位被划为右派和反社会主义分子共158人,其中划分为右派的为82人,划为“五种人”的为76人。1978年以后,在落实政策中,对划为右派分子的82人,全部进行了复查改正,撤销了因此而受到的一切处分(有3人在划为右派后犯有其它罪,所犯新罪的处理不能撤销),恢复政治名誉,落实有关政策。其中有18人收回安置工作、13人恢复党籍、16人恢复原工资级别、12人补发了死亡抚恤金、4人作退休处理;对划为“五种人”的76人,全部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其中收回安置工作16人,恢复城镇户口 22户(81人),并在住房、子女入学及就业等方面作了妥善安排。

2.落实反右倾运动的政策。在1959年开始的反右倾运动中,全区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受到批判、处分的城镇干部和党员共150人。1961年至1962年期间,甄别改正了96人。在1978年后的落实政策中,对反右倾运动中的遗留案件和留有“尾巴”的54人,全部进行了平反改正,恢复政治名誉。其中,对已病故的1人,作好了善后工作;对错开除党籍的2人,恢复了党籍;对错处分或降职降薪的20人,撤销原处分决定或恢复了原工资级别;对犯有其他错误的人,原处分决定涉及右倾问题的都作了纠正。

3.落实“四清”运动的政策。1963年至19664月,先后在全区开展的“小四清”、“大四清”运动中,全区城镇干部和群众被处理的,共有213人。在落实政策中,按中共四川省委〔198042号文件规定,对需要复查的102人,全部进行了复查。其中,错定为敌我矛盾的9人,平反纠正;错开除公职的4人,有3人收回安排工作,有1人直接退休处理;错误地被开除党籍、现实表现较好的18人,恢复了党籍;撤销其他各种处分38人。

4.落实“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政策。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全区干部和群众,因政治、历史、出身成份的问题,受到审查和处理的,共有504人(其中省管干部4人,市管干部26人,一般干部424人,工人、农民50人),其中定案处理(当时作了结论、定性处理的)68人。在1978年以后的落实政策中,对定案处理的68人,全部进行了复查。其中,错定为敌我矛盾的24人,借开除公职的8人,错开除党籍的4人,全部平反改正;撤销各种处分9人;修改或重新作审结论的47人;对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8人,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或追悼会,作了善后工作;对立案审查未作结论的436人,实事求是地作了妥善处理。

5.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全区在反右倾、“四清”及“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处分、处理的689名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政策中,按中央组织部19781120日发出《关于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的几点意见》的规定,经过调查摸底,对应复查的405人全部进行了复查处理,其中,错开除党籍、劝退、不予登记的党员188人,现具备党员条件的,全部恢复党籍;撤销各种处分的176人;遭受迫害、造成生活困难的40人、严重伤残的4人、死亡的1人,作好了善后工作;错误撤职,现身体好的50人,安排了适当工作;年老体弱,不能继续工作的,特别是解放战争、土改、合作化时期的干部、党员、劳动模范,生活又有困难的,都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6.落实其它方面的政策。在落实政策中,按中央组织部〔1979〕组通字51号、54号文件规定,清理了干部档案材料,对782人、共21963份材料进行了妥善处理;对“文化大革命”中,因冤假错案被停发、扣发了工资的53人,补发了工资(共58321.98元),对因冤假错案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适当照顾和经济补助;对受错误处分的干部和受株连的家属子女,清除了影响,作好了善后工作。

7.纠正1957年整风反右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冤假错案。区委遵照中央、省、市精神和有关文件规定,及时成立落实政策的机构,组织人力、物力,对1957年整风反右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复查处理,澄清了干部群众受到的不白之冤。撤销了错误的处理,恢复了职务和工作,补偿了受冤屈中的一些损失。把过去颠倒的事实颠倒了过来。这是矿区拨乱反正的又一大成果。深得干部、群众的好评。落实了受冤屈干部、群众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五、从经济上拨乱反正,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一)农村改革起步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南桐矿区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全区农村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1985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从1978年底开始,至1985年春告一段落。197911月,南桐矿区在地处偏远山区的景星公社八角大队火尖山生产队和石门大队小尖锋生产队7户农户中,推行包产到户的试点。1982年初,全区926个生产队中,实行包产到户的有124个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的有77个生产队,实行小段包工、定额管理的有61个生产队。

这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点是推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三项重大改革。(1)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坚持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简称两权)分离,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给农民分散经营。(2)实行政社分开,废止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权组织。(3)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坚持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简称两权)分离,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给农民分散经营。针对农村长期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而导致的种种弊端,根据中央指示和中共安徽、四川省委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1979年区委组织力量宣传农村改革政策,同时在地处高山偏远的景星公社八角大队火尖山生产队和石门大队小尖峰生产队的2户农户中推行包产到户试点。翌年11月,区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意见,对全区实行大田生产包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以及多种经营、林业、副业和农业基建,普遍实行“四专、三包”(即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包产、包工、包费用)等责任制。区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作了充分肯定,并对包产到户做出五条规定,即:①必须同时具备边远山区和贫穷落后,前期“三靠”(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用钱靠贷款),大多数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三个条件。②由生产队申请,经大队、公社党组织讨论审定,报区委批准。③有领导地经过群众讨论,按照政策订好约法章程,处理好具体问题。④包产的具体办法:一是“三包一奖”;二是大包干。⑤生产队干部、党员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帮助各户搞好生产。1981年,区委、区政府两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全区试行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7个生产队的典型经验,制发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统一经营,联户到劳,包产到户等3种生产责任制的试行办法”。同时,着力调整生产队规模,增划自留地工作,将全区原618个生产队调整到了925个,队平34.6户,1538人;增划自留地7642.3亩,全区农村自留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2%。人均占有自留地0.097亩,比增划前增加0.0788亩。19823月,区委书记贺永增、区政府副区长夏元东带领33名机关干部分赴农村协助各公社总结、完善、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此时,分组作业、联产到组或专业承包的队占46.1%,田统土包或水统旱包和蔬菜队菜统粮包的队占18.1%;联产到劳的队占7.5%,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队各占13.4%8.3%;小段包工定额管理的队占6.6%。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制发了《关于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决定》,对区农业生产责任制做出10条规定。自此,农村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三项重大改革措施,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区出现了科学种田,兴修水利、修筑拓宽公路的热潮,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商业生产为特征的重点户、专业户(简称两户);乡镇企业走乡、村、队、联户和个体“五个轮子”一齐转的路子,发挥优势,以建筑材料、小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蓬勃发展。198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5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7%,粮食总产量达6618万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增长6.35%;农业总收入达到4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96%;乡镇企业总产值3781万元,比上年增长26.4%

2.生产结构改革。全区社、队企业开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改革工资制,副业从大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农村独立的各类行业。

3.农副产品缴、派购制度改革。197946日,全区开放粮食市场,允许大米、玉米、豆类上市交易,粮食公司、供销社、个体商户可以开展议价销售。

从此,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万盛扎了根,并跳出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林业、牧业和乡镇企业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农村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

(二)城市改革起步

城市改革主要是从区属工业企业的改革入手,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横向联合以及推行经济责任制和改革流通体制几方面推进的。

万盛区(原南桐矿区、下同)是为服务南桐矿务局而组建的,建区时的定位是“因矿设区,为矿服务”。长期以来,区境的主要工业均是包括南桐矿务局、三线军工企业等中央部、委驻川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军工、民用户共50多家,以及川外部分工业用户,万盛的工业经济是有了一定规模,计划经济的比重比较大。万盛区地方经济发展,在此阶段主要依托于国家直属企业。

万盛区区属工业企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此时的地区城市经济主要是工矿贸易及少数小型地方工业和集体性质的企业。截至1985年,区内的工业体系构成为三大部分。一是南桐矿务局所属企业;二是国家“三线”建设企业和市属企业共5家。其中:“三线”建设企业共3家。有平山国营机械厂,晋林国营机械厂,兴无国营机构厂等,均属中央军工企业,市属企业共2家。有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重庆钢球厂等;三是地方国营、集体企业和第三产业共4家。有区百货公司、区粮食公司、区蔬菜公司等国营商业和工矿贸易公司。截止1985年万盛区城市经济中,南桐矿务局所属企业和中央直属军工企业和市属企业对区城市经济起着主要支撑作用,经济贡献率也很大。这类企业在全区共19个,其中全民11个,集体8个,职工总数为11231人,是区属、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1.79倍;工业总产值7300.1万元,是区属、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26倍;利润661.4万元,是区属、乡镇工业利润的1.27倍;上缴税金758.6万元,是区属、乡镇工业上缴税金的2.5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委、区政府根据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从1981年以来,在全区部分工商企业和行业中先后进行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试行经济责任制,并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其主要内容:一是按企业行业实行利润包干、亏损包干、微利包干、超利润分成等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二是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把经营成果同职工的劳动报酬挂钩,奖勤罚懒。通过责权利结合,调整国家同企业、企业同职工的经济关系。同时普遍开展以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整顿,以及反浪费增效益为中心内容的扭亏增盈活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1984年起,区委、区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稳妥地从多方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集中讨论、批转、制发了20个改革方案。1985年,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经济、教育、科技3个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原则指导下,全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1.扩大企业自主权。1980年起,区实行在三年内,对城镇集体所得税增长部分减半增收,对冷库、交通、通讯所得税免征1年。1981年,开始在国营企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探索,全区指令性计划产品由上年的24个减为11个。除指令性产品外,企业有权决定自己生产产品,自己解决原材料及销售。同时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政企分开。19831月,全区有30个国营企业,执行国务院利改税决定的第一步(即:大型企业交纳55%的所得税后,再交调节税,税后利润留给企业。小型企业按8级累进税交纳所得税,再交承包费,税后留给企业)。1984年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国营企业中进行了利改税的第二步工作。积极运用税收杠杆采取减免税。同意以税还贷和税前还贷,扶持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全年共减征税169.74万元,使171户区级企业受益。

同时各经济主管部门清理了现行的权力,对企业简政放权,政府部门开始从管理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决策转向管理方针政策的落实,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服务,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商品生产者。1984年,区工交、二轻、财贸企业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至1985年底,区属工交、二轻、财贸企业全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企业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会,并有7个企业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制和民主选举、招聘厂长(经理)的试点。

2.推行经济责任制。1981911日,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区水泥厂、区农机厂、区汽修厂、搬运站四个盈利国营企业试行经济责任制。由厂长(经理)与主管部门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利润包干,与奖金挂钩。1982年后,经济责任制在全区各企业中逐步推广。1985年,区工交、二轻、财贸及乡镇企业,全部实行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又分为超利润分成,利润包干、亏损包干、利税包干等多种形式。实行责任制后,工业企业内部,对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商业企业对门点、柜台和个人)层层建立生产责任制和承包责任制。放开搞活以饮食服务业为主的国营小企业,实行转为小集体或租赁给集体和个人经营,划小经营核算单位建立企业内部核算制度,做到“权力层层有、责任层层负”,层层不吃“大锅饭”。改革分配制度,按不同产业,工种分别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做到奖金上不封顶,拉开档次,把经营成果与职工劳动报酬挂上钩,奖勤罚懒,责权利结合,调整了国家和企业、企业同职工的经济关系,较好地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横向联合。针对区情实际,坚持企业内部挖潜、革新、改造的路子,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对滞销产品实行转产,加强技术协作,搞好内引外联。占全区61.9%13个区属工业企业与21个商办企业、1个乡镇企业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与区内外企业实行技术引进、结成伙伴、充当配角等不同形式的联合,并以向农村扩散技术、产品的形式,加强了城乡联合。同时,在坚持以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思想指导下,1982年起加速了企业整顿步伐。1983514日,区委、区政府制定《1983年企业全面整顿的安排意见》,要求1983年整顿合格30%1984年整顿合格40%1985年整顿合格20%。至1984年底,全区验收合格的企业43户,占区规划数的78%

4.改革流通体制。1979年全区开始恢复私营商业。1981年后,放开流通领域,允许私营、个体商业经营,放开市场,进一步扩大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市场调节比重,统配物资调出区外,不再受计划限制。开放工商关系,实行工商、商商联营,增大工业企业自销比重。改革批发体制,实行多种购销形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基本形成。1985年,与川黔地区的11个区、县建立了购销关系。1985110月,协进协出金额1092.75万元,增强了南桐矿区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城乡市场开始活跃,金融交通、邮电以及社会服务业得到了一定发展。1980年全区有红炉、缝纫、石灰、砖瓦、粮食加工等个体工业户17户,从业人员24人。至1985年,全区个体工业户增至575户,从业人员3129人,年产值474.7万元。1978年全区仅有私营商业户2户,从业人员2人,营业额3000元。1979年有私营商业13户,从业人员13人。1982年,区委、区政府根据中共十二大精神,个体商业是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的必要补充,国家扶持、鼓励劳动者个体商业发展,是年全区私营商业发展到142户,从业人员190人,资金额达到1.9万元。1983年区成立了南桐矿区个体劳动者协会,1984年区委、区政府扩大商品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范围,放开三类产品和定购任务外的农副产品购销价格,促进了私营商业较大发展,是年底,全区个体经营者达到2692户,从业人员4181人,新增商业网点472个,销售总额为1368万元,缴纳税金52.75万元。有力地调动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组织鲜活产品进城,实行产销直接见面,改善市场设施和供应,集市贸易空前发展。供销社改革,在开拓新的领域,扩大综合服务发展商办工业等方面也有所突破,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流通。

六、实现科技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科技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文化大革命”是从文化教育战线开始的,其受害首当其冲,给南桐矿区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带来了重大灾难,受到了严重冲击,学校停课闹革命,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学生不以学为主,而是去学军、学工、学农,对教育科学文化的干扰破坏尤为严重。对这条战线进行拨乱反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复出后,首先从科技教育方面进行拨乱反正。

(一)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

1.成立“科委”。为推进学术活动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19781月,区委决定重建“南桐矿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与区计委合署办公。同年12月,区科委从区计委分离出来,经费单列,机构独立。任命了主任、副主任。接着,在市科委支持下,修建了办公楼,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得到具体落实。。同年12月,区委决定重建“南桐矿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与区科委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并对科技队伍进行培训。

2.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根据中央纠正冤假错案的指示,区委成立了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牵头,组织力量积极、准确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纠正冤假错案。198511月区委召开总结会指出:全区平反冤假错案312件,给312名知识分子平反昭雪。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知识分子入党,对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待遇上提高。抓了评定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工作,1979年进行首次技术职称评定,并成立技术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专业设定评定委员会。逐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3.科技应用在全区推广。第一,推广“两杂”效果明显。1978年以后在农村逐步推广按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到1984年,全区杂交水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1.5%,使水稻亩产第一次超过农业发展纲要的指标,达到402公斤,比1977年净增173公斤,增长75.5%。到1984年,全区杂交玉米46200亩,占总面积的70%,亩产达到262公斤,比1978年净增115公斤,增长78.2%。第二,推广养殖新技术,鱼、猪生产上台阶。1978年以前南桐矿区属贫鱼区,1976年开始养鱼,但技术不过关,鱼产量不高。1980年后,区成立水产站,在蔬菜基地建塘养鱼,主攻草鲢鱼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很快在万东镇中学社获得成功,每年可向鱼塘提供鱼苗600-10000尾,为全区水产业的发展走好了第一步。1980年开始,区畜牧兽医科技人员首先从防疫入手控制猪瘟、降低死亡率,1983年被四川省畜牧局验收为猪瘟无疫区。在此基础上,推广了养猪综合技术,实行良种人工受精,快速育肥、降低成本,提高了产量。

(二)教育系统拨乱反正

教育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一条战线,在“左”的路线影响时期,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都是重突区,广大教师深受其害。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制度,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以及调整教育结构等工作,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正确的轨道。

1.揭批“四人帮”的罪行,推翻“两个估计”。林彪、“四人帮”搞乱教育的纲领,集中反映在1971年炮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推翻“两个估计”是教育系统拨乱反正的首要问题。19788月,南桐矿区召开了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以揭批“四人帮”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罪行为切入点,梳辫子,列专题,深入开展大揭大批大讨论,初步分清了是非,明确了正确的教育工作方向以及怎样做好学校工作,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

2.稳定教师队伍。首先,为文革中被视为有问题的693名教师平反摘帽,其次,大胆选拔骨干教师,并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先进者发展入党,优秀者选为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第三,保证教育投入的每年“三个增长”,教师工资待遇逐年提高、高寒地区发放高寒补贴,第四,帮助解决教师子女就业难问题。

3.全方位规范教学秩序。首先,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198084号文件精神,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规范小学初级教学网点,精简优化初高中的设置,消除教学虚肿现象,建立正常合理的教学结构。其次,严格执行《全日制中小学十年制课程计划》,狠抓“四率”的提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根治学生乱入学状况,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第三,出台《南桐矿区初等教育控流办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科技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使全区科技教育行业的领导班了有所加强,科技、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提高,科技和教育管理日趋合理,科技教育工作走上了正轨。

 

综上所述,“文革”的错误,给南桐矿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在人们思想上留下了严重创伤和阴影。由于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在区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各条战线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不断解放思想,消除了“文革”的消极后果,恢复了党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正确总结了历史经验,而且开创了全区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局面。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