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綦江县新时期党的建设

2017-05-16 09:59:03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綦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一、思想政治建设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建设,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綦江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切实发挥了其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作用。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1978年以来,綦江县每年的政治工作会、思想政治工作会或宣传思想工作会,都对上级有关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贯彻,对过去一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县各级中心学习组建立健全了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调查研究、检查考核等学习制度,坚持做到每月有学习、学习有记载、讨论有记录、会后有总结,建立了学习档案。仅2004年,县委中心组就集中学习13次,出勤率达到了93%,读书笔记平均3万字/人,撰写心得体会173篇、理论文章95篇。此外,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对干部群众进行广泛的教育,不断增强其说服力和战斗力。二是坚持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行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三是坚持开展广泛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98212月,结合党的十二大精神和新宪法的学习,对干部群众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宣传教育,一直到1985年,该活动都得到了深入开展。1984年,全县开展了清除精神污染活动。198610月,进行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的试点,对改革农村婚丧中的陋习、破除愚昧落后观念摸索了一定经验,随后几年,“红白喜事理事会”试点经验在全县得到了推广。1993年,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三爱”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1996年,在全县党员中深入开展“双学”活动和“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宣教活动,受教育达30万人次。1999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了“五四”运动80周年、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等的宣传教育。2005年,开展了红军长征70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王良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06年,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活动,开展綦江人文精神大讨论,培育、提炼綦江的人文精神,激发全民创业热情。20069月,举办了 “2006年中国重庆·綦江农民版画艺术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国内外来宾的高度赞誉,赢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市民的广泛认同,实现了“展示綦江、提升形象、优化环境、振奋精神”的目标。

(三)公民道德建设

2003年至2006年,围绕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举办知识竞赛、“诚信”评选等活动,深入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掀起了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2006年,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重点放在青少年,把关键置于领导干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2006,深化“健身健心强素质,诚信文明奔小康”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2005年开始,突出开展精神文明“四级联创”活动,下发了活动意见,印发了“四级联创”资料汇编,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2004年至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抓好相关工作,有效促进全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政策教育除了注意加强对党和政府重要决策、重大部署及形势政策的学习、宣传、教育外,还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尤其强化对社会热点难点的引导,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1989年,綦江县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制止北京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英明决策,在全县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宣传教育。19988月,綦江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县委宣传部及时组织开展了宣传报道。1999年,对綦江县实施的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鱼水工程”,精心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1999年,认真做好虹桥事件的宣传舆论导向工作,尽量消除虹桥事件的负面影响,维护綦江声誉。从2003年到2006年,以“树立綦江新形象、加快綦江大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巩固和发展“振奋精神图发展,齐心协力兴綦江”的良好氛围,认真组织了“爱家乡、兴綦江”主题教育活动,以“綦江大地哺育我,我为綦江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在全县开展了思想大讨论、发展大竞赛、形象大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较好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形象问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促进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的形成。2005年,开展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和教育,积极把握了“4.21”爆炸事故等的舆论引导。

(五)民主法制教育

1978年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切实做好民主法制教育工作,巩固、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内生活进一步民主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逐步扩大。教育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努力推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民主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抓好了“一五”至“五五”普法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全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1984年至1987年,就普法培训各级干部6028人,全县参加普法学习的达l14000多人。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县政治社会稳定。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1986 7月至10月,集中三个月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学习。2002年,各级中心学习组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加了有关财税、金融、WTO知识等内容。

(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1999年,在全县共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活动,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骨干110人,编发资料700套。2001年,对“禁毒”,反对邪教“法轮功”进行了宣传、学习、教育。2003年,进行了抗击非典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了“三讲一树”活动,激励全社会真正做到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谋发展。2004年,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恢复和健全党政领导体系

197847日,根据市委(197854号文件《市委转发市编委〈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县委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出了《关于改变行政领导职称的通知》。1980129日至17日,召开綦江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立了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选举了组成人员。取消了“綦江县革命委员会”称谓,恢复綦江县人民政府,选举李义等同志任正副县长,从198111日起启用“綦江县人民政府”印章。1985522日,县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党政分工,划分县委、县政府工作职责的意见》,以进一步明确党政分工,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职能作用,明确提出了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职责。

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从1983年起,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研究机构改革并实施。在机构改革中,对县级五套领导班子进行了两次民主推荐,经县级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充分酝酿,交县委常委讨论,最后报经省、市委批准。1984年,县委批转县政改办《綦江计经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县委同意撤销县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组建县计划经济委员会。1992年,綦江县作为机构改革试点县,并决定成立机构改革办公室,由姜平等任正副主任,全县机构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县委召开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宣布綦江县机构改革进人全面实施阶段。綦江县县级机构共设置32个,比改革前减48%,其中县委工作部门由原来的十个精简为5个,减少50%;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48个,精简为27个,减少46%,县监察局与县纪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种职能;县人大、政协、县纪委、法院、检察院及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按党章、宪法等有关规定设置。1993年,县级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工业局、农牧渔业局等9个原政府职能部门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县纪委与县监察局等4个应合署办公的单位已合署办公;物价局、信访办公室等11个单位已并入有关部门;新成立的文体委、商贸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已理顺关系并开展工作。

撤区并乡建镇:199311月开始,县委椐据上级规定,遵照“科学、民主、择优、可行、必要、效益”的原则,历时两个月,积极稳妥地开展撤、并、建工作,将原有的69个区、乡、镇建制调整为33个镇乡,实现了区划顺利调整、班子顺利交替、财产顺利交接、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1994年,县委召开撤、并、建工作总结会议。县委副书记姜平同志宣告綦江县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基本结束。2001年,县委、县府召开干部大会部署乡镇建制调整工作。会议通报了全县乡镇建制调整的方案:把现有的33个乡镇调整为19个镇。

(二)干部选拔任用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针对各镇各部门班子中年龄结构一般偏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不配套,气质结构不协调等问题,在县委的领导下,县委组织部认真抓好各镇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充实调整,基本上做到了年龄、文化、专业和气质结构配备合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

1987年,按照“调整、充实、健全、加强”的原则,筹备组织了县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七个党政群团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组织和指导了60个乡镇党代会、人代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各级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了民意,调整充实了党政群领导班子,换届后,结合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情况,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1992年,围绕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顺利实现了新老干部的又一次交替与合作。调整充实局区乡级班子成员372人,其中提拔226人,降职21人,安排任调研员和一般行政职务58人,使一批年龄较大或不能胜任现职的干部退到第二线,以至完全退了下来。进一步落实选拔更加年轻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新任务,大胆提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纪律,加强了干部的交流轮换。重视启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其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比例也分别较过去有所提高。1997年,着力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更富有战斗力。县委抓住县级领导班子换届的大好时机,加大了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一是对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二是认真做好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和乡镇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实。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加快了使用的步伐。

(三)干部教育培训

1981年,县委对全县党员干部先后采取各种形式的两次轮训县管干部905人;举办培训班60多期(次),轮训干部2000多人次。各级干部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业务管理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1991年至1996年,县委结合綦江的发展实际,先后举办了党务干部业务培训班。1996年后,县委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19962000年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强化对干部的综合教育培训。2003年,县委印发了《綦江县2003年—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用五年时间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一轮大培训,掀起了干部大规模培训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县开班257个,培训干部102498人(次),由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共同举办的各类培训班52个,培训各类村级干部和农村致富能手11000余人(次);选送85人到市级部门挂职和学习锻炼;选派34名县级机关干部到镇挂职锻炼;选派108名干部到部门、企业、村挂职学习锻炼;选派52名县管领导到县信访办锻炼;组织373名干部到市外培训学习。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了发展意识,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干部培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

(四)干部监督管理

县委从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入手,不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干部监督工作成效较为明显。1994年以来,相继印发了对领导干部的函询、谈话、诫勉、经济责任审计、个人重大事项申报等监督制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完善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监督观察员制度、“12380”专用举报电话、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受理等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制定完善了干部任免管理、竞争上岗、调整交流等制度,加强《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到目前为止, 650名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清理了650名县管干部、助理调研员子女及配偶的从业情况,及时规范和纠正12名县管领导干部在企业中的兼职行为;对市管干部的个人收入进行了申报;对86个单位166名党政“一把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醒谈话86名,诫勉12名,免职8名。建立健全了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农村党的建设

19825月,县委对50个已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村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19837月至9月,县委对全县农村社、队两级党组织进行第二次整顿。经过这两次整顿后,使社、队两级党组织的干部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年龄降低了,文化程度提高了,更加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了。19907月,县委在郭扶区进行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的试点工作,全县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的工作于当年12月底结束,整顿后进党支部70个。19943月至8月底,全县对50个农村后进党支部开展整顿工作,调整村干部75人。经过整顿,由后进变先进的党支部达15%。19973月,县委对43个农村后进支部开展整顿工作。调整村支书36名、村主任4名、支委84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84人,帮助基层追收欠款135万元。19994月,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创“五好支部”,在乡镇党委中开展创“六好党委”。20045月,县委全县清理出来的31个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 20055月,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命名表彰纳入《綦江县党内“创先争优”考核评选表彰办法》。全县命名为“五好党委”的镇17个,命名为“五好党支部”的237个基层党总支(支部),加强了农村党的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二)企业党组织建设

19949月,县委转发《中共重庆市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19987月,县委发出《关于加强困难企业党的工作的意见》。陆续选派企业党建指导员到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企业党建工作。20064月,选派县级机关党员10名到企业挂职。各级企业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企业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全县企业改革,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社区党组织建设

全县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一是把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坚持用人制度创新。二是结合实际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三是结合社区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工作的有效机制。四是注重把社区党建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不断增强社区工作的服务功能。

(四)“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

200411月,綦江县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县企业党建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企业党建工作。20074月,县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县共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191个。其中,单建133个,联建58个,覆盖了全县919个非公有制企业、14137户个体工商户和179个新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240名,顺利实现了“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五)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

20013月,县委印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意见(綦委发〔200116),加强机关事业党组织和党员的规范建设。20043,全县组织千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对口帮扶农村、社区和企业贫困党员。教育了机关干部党员、解决了基层和群众的具体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党员队伍建设

(一)党员发展工作

19944月,县委授予全县32个乡镇党委(扶欢镇除外)吸收党员审批权。20009月,县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公示制的通知》。200411月,县委组织部印发《綦江县20052007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全县发展党员坚持以发展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体,以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为主体,以掌握一技之长、一技之能的青年为主体,着力改善全县党员队伍的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近年来,全县平均每年发展党员600名。

(二)党员教育培训

1981年以来,每五年对全县党员进行一次轮训。培训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时事政治为重点。培训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覆盖全休、突出重点,学用结合、注重能力,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更加增强,模范遵守《党章》,在任何时候都能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三)党员管理工作

198811月,县委批转《关于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的意见》。从11月上旬开始到12月中旬基本结束。共处置不合格党员40名,其中出党21名,限期改正13名,纪律处分6名。19892月,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中,分期分批开展“评处”工作,用二年半时间搞完。19917月,县委批转县委组织部《关于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19987月,县委发出《关于建立党员扶贫基金的通知》,党员扶贫基金主要采取“党员带头、单位出资、社会捐资”办法进行,力争在5年内建立起有100万元的基金,用以帮助贫困党员缓解生活困难。20055月,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普遍推行党员分类目标积分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对全县党员实行分类目标积分管理。通过实行分类目标积分管理,使党员不断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目标,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及建设工业强县、经济大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五、党风廉政建设

30年来,各届县委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始终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良好运行

1999年,根据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代县委、县政府制发《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问题的通知》。每年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顺利施行。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反腐倡廉工作统一安排部署。代县委制定下发了文件,明确了每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细化目标责任。2004年以来,实行县委“一把手”与县级领导责任人和各牵头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表彰奖励制度,县委单独设立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工作考核奖;坚持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县级责任人工作汇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查和调研;创造性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听证会,先后对安稳镇、县教委、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市政局等单位举行党风廉政建设听证会。“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

(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针对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同时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形势教育、党纪条规教育、示范和警示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政自律意识。先后开展了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实施纲要》等学习教育活动,“清正廉洁,永葆先进性”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干部廉政公开承诺活动,廉政短信“温馨提醒”活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活动。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按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制定和实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点开展了清理和规范通信工具,清退在“三金”、“三乱”机构中领取的奖金、酬金问题,认真清理检查领导干部收受的现金、有价证券的情况,开展了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治理了跑官要官、参与赌博、利用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收敛钱财、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行为,纠正和处理违规驾驶公车行为,纠正和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单位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干部拖欠或借用公款等问题。反对和制止奢侈浪费,规范和加强了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定“两费”开支、政务接待、工作日午餐禁止饮酒、车辆购置、公车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

(三)深入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30年来,全县紧紧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普遍清查与专项检查、自查与抽查、查案与纠风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较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先后纠正和克服了綦江县党内干部中存在挪用、拖欠公款长期不归还,多占住房和非法占地建私房,违反政策规定办理“农转非”,不按政策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放弃原则为考生、退休及顶替人员涂改户口或出具假证明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近几年重点对农村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中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切实纠正违法征占用地、强行拆迁、克扣、挪用补偿安置费等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了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和开发项目资本金制度。着力治理了教育乱收费,缓解了“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公路“三乱”,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坚决纠正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等,对于这些问题,通过长期不断地进行清查与整顿,各种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不同程度得来纠正和遏制,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996年协助工商部门开展行风评议开始,对重点部门和窗口行业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2005年还创立了模块组合评议模式,通过设立监测站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机制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促进了被评单位进一步改善行业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从2006年开始,围绕“规范、透明、高效、便民”主题,首先在63个县级机关和承担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宣传发动、自查清理、整改问题和建章立制、巩固提高和检查总结等四个阶段的工作,少数部门存在的“小鬼当家”、“吃拿卡要”等问题和各种办事难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全县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大案要案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反腐败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大了办信办案工作力度,始终保持党纪政纪的强大威慑力。近30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举报24246件(次),其中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11435件(次),占信访总量的47%。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认真查处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以权谋私、欺压群众等信访举报件。共查办案件3671件,给予党纪处分2050人,给予政纪处分397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70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79.5万元。在案件审理中,严格按照“二十四字”要求审理案件,确保案件质量,保证纪律处分执行到位。查办的党员违纪案件和行政违纪案件经省、市多次检查,优质率高,合格率高。

(五)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999年以来,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治本抓源头工作拓展了新领域。“五项改革”继续深化。深化行政制度改革,对行政审批项目和审批收费项目多次进行了清理、精简,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的程序和办件期限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了外来投资企业行政许可代办服务中心,编制行政审批项目办事指南,实行并联审批等。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推行部门预算、会计委派、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预算追加听证、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綦江县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走在全市的前列。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提拔使用领导干部“集体票决制”,完善了一系列干部任用、调配、交流及非领导职务管理等多项制度,建立干部监督观察员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等办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行公开审判和检务公开制度,探索违法司法行为责任追究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征询专家意见等制度。

“四项制度”不断规范。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落实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行“管采分离”引进采购过程公证机制,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采购过程等,实行政府采购以来,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549.8万元。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操作程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产权交易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出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和《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的通知》,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继续推进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不断建立和运用好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电子政务网、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电子档案,丰富政务信息公开的手段和方式,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入推进。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村务公开进一步深化拓展。初步建立和规范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党务公开积极推进。

(六)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反腐倡廉提供人才保障

19787月,县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中共綦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81月成立綦江县监察局,19932月,中共綦江县纪委,綦江县监察局实行合署办公,合署后纪委监察局实行“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一套工作机构,两种职能”的体制。目前,全县19个建立了纪委,配备了专职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33个县级部门建立了纪检监察组织,配备了专职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在县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纪委班子集体作用,建立了纪委常委联系镇和部门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坚持定期向纪委委员通报工作情况和征求工作意见。强化干部培训,认真组织干部参加中纪委和市纪委组织的培训。以多种形式参加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主题实践活动,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

六、党内重要教育活动

 (一)“三性”教育

19823月至6月,全县开展党员的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简称“三性教育”)。主要内容分为八个部分:一是加强党性锻炼,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无条件地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三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四是树立全局观念,带头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五是按党的原则办事,反对“关系学”;六是密切联系群众,当好人民的公仆;七是打破情面,坚持真理;八是坚定信念,振奋精神。

(二)整党整风

19821983年,全县开展对农村社、队两级党组织的两次整顿活动,社、队两级党组织的干部结构得到优化。从198411月至198612月,全县分两期五批进行全面整党。经过整党,对全县党员普遍进行了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基本政策、党性、党风、党纪、党员标准、干部条件以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对犯有其他错误,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作了组织处理,开除党籍和不予登记的党员共150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0.58%,基本上达到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目的。

(三)“社教”活动

19913月,县委决定,用1年时间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以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同时,广泛开展中共党史教育。县委制定了“三为主”、“两不整”、“两不变”的方针和政策,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了农村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加强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技知识和民主法制教育,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三讲”教育

200036日,在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活动,以整风精神解决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三讲”教育活动中,结合綦江实际,认真实施“鱼水工程”和“民心工程”,促进了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基本达到了“政治上有明显进步,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好转,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有明显改善”的目标,

(五)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113日,綦江县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有818个单位11682名干部。在教育活动中,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落实整改贯穿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贯穿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贯穿始终,把强化领导督查贯穿始终,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改革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达到了县委提出的“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关系得到理顺,基础得到夯实,工作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

(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4310,县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2005121日,綦江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历时一年半,共分三个批次开展。全县72个党委(党组、党工委)、279个党总支、1299个党支部、35300多名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把三个批次有机衔接、三大成果整体推进,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有力推进,全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正在日益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风尚明显提升,全县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全县形成一整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更加明晰,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建设奋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群众对全县教育活动总体评价满意的占91.6%,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提供了有益启示:狠抓党员学习是基础,强化党员教育是根本,搞好问题整改是核心,建立长效机制是重点,创新主题实践是载体,落实领导责任是关键。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