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梁平新时期党的建设

2017-05-16 10:02:58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共梁平县委党史研究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共梁平县委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对党的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紧密结合梁平实际,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一、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党的优良传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全国范围内思想、政治、组织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和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冤假错案及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如山,涉及的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把受到严重扰乱的社会关系调整过来,是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

197812月,根据中央、省、地委的部署,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县委及时组建了落实政策领导小组,设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县属各大口、区、乡层层建立了落实政策领导班子,组织了办案力量,全县有1416名干部投入抓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县委先后23次召开区、乡党委和县属各口负责人会议,通过学习文件,进行思想动员,明确落实政策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关系,与保持安定团结的关系,与推动“四化”建设的关系,从而坚决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切实加强对落实政策工作的领导。采取上下结合、调查摸底的方法,实事求是,核实对象。根据“本人申诉,群众反映,组织掌握”三个方面的情况,反复清理核对,确定复查对象。在摸清底细、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各区、县属各大口组织力量,落实任务,实行“五定”(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和“三负责”(分级负责、分口负责、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在平反冤假错案的步骤上,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先“四个运动”(“文化大革命”、“四清”、“反右”、“反右倾”),后历史老案,分期分批地开展复查,按照中央规定的有关政策,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弄清问题,分清是非,一件一件地认真复查,作出结论,再征求本人和原单位意见,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报送审批,行文改正。经过历时八年的艰苦工作,到1986年底基本结束。

全县共复查案件6852件,其中,“文革”中案件1477件,“四清”中案件2905件,反右派斗争中案件1241件,反右倾运动中案件403件,历史老案1026件。

“文革”中立案审查的干部257件,平反纠正257件,应补发工资的46人,工资金额58235元,已如数补发;应清退财物的48户,折合金额1197元,已全额清退;应清理档案材料的1477人,已清理完毕。“文革”前的历史老案中处理的干部423件,其中,全错全纠的221件,部分错部分纠的68件,维持原结论的134件。同时,还对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错误批判的944人作出平反纠正,恢复了政治名誉。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109件,其中,恢复党籍68件,重新入党3件,入党不实23件,不能恢复党籍承认革命历史13件,续党龄2件,恢复公职3件,办理离休22件。

全县在落实政策中,对错劝退、错不登、错开除党籍的党员恢复党籍的707人,对错失去公职的工作人员,已收回安置工作的601人。对错误撤职处分的区以上领导干部复查改正后,按工作需要安排作正副部、局长8人,享受正副部、局待遇的14人。

通过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清除了“左”的思想影响,分清了是非,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了党的威望,增强了党内团结,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改进党的作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整党整风,解决“三个不纯”问题,整体推进党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由于“四人帮”乱党夺权,造成严重的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简称“三个不纯”)。面对这一情况,1983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部署用三年时间在全党范围内分期分批地进行全面整党。中共梁平县委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从198411月开始到19875月结束,历时两年半,在全县范围内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的整顿。

参加这次整党的县、区、乡(镇)、村级单位共1076个,党支部1199个,党员28624名(包括预备党员)。为了完成好中央要求的“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整党任务,县委本着“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要搞乱”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搞好这次整党工作。

全县组建整党指导小组及整党办公室363个,有工作人员668名,全力投入,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全县抽调75名区、局级党员领导干部、646名党员脱产干部入驻63个乡(镇)、721个村(街道)协助基层开展整党。

全县先后两批各个层次的整党工作,经历了学习文件、对照检查、集中整改、党员登记、组织处理等阶段,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整党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统一了思想。比较系统地进行理想、宗旨、纪律、形势和政策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提高了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懂得了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整顿了作风。认真清理和纠正了不正之风。全县清理出11个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司,有15名行政领导干部参与经商办企业,及时得到纠正和处理。清理出乱发“红包”(奖金)8968元,进行了清退。清理出贪污、挪用、私分公款175万元,已作赔退;追收回历年借支的欠款45.2万元。

三是纯洁了组织。进行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认真清理“三种人”,对党员重新登记,对犯有错误的党员进行严肃的组织处理,进一步纯洁了党的组织。重点清理核查“三种人”。1984年起,在全县开展了核查“三种人”的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查清了全县“文革”中发生的有严重后果的八个大事件(1967年“7·16”事件、“8·23”事件、“9·6”事件、“9·16”事件、1968年“5·10”事件、“7·16”事件、“7·23事件”、1967年策划篡夺县委领导权事件)。这八个大事件的主要策划、组织、指挥者37人,杀人的主要凶手65人,共102人,除在武斗中已被打死、枪杀的17人外,作判刑处理的46人,免于刑事处分22人,受党纪处分12人,行政处分5人。党员重新登记。根据党员在“文革”中及其一贯表现,严肃认真地进行了党员登记工作。全县28020名正式党员中,已予以登记的27757名,不予以登记的87名,缓登记一年的137名,缓登记二年的21名。受党纪处分的88人。。

通过这次全面整党,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团结,初步改变了“文革”造成的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状况,对启用“四化”人才、克服和消除派性、清理“三种人”等问题达成了共识,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次重大实践,整体推进了新时期党的建设。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阶级自由化,强化党的思想建设

1987年至1989年间,由于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忽视党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致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极少数人利用学潮,进而在北京发展成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动乱。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考验和锻炼,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一)狠抓学习,统一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87年初开始,县委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发出《关于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开展正面教育的初步安排意见》的通知,作出关于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本书的安排意见,举办各类读书班,开展专题学习讨论,提高认识,掌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武器。

1989年春夏,北京地区发生动乱,县委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强学习、做好工作,稳定局势的意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人民书》和《人民日报》“4·26”社论,运用大会小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及时揭露从学潮到动乱的演变过程,认清这场斗争的性质,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局。

(二)采取措施,加强防范,稳定全县社会秩序

随着学潮不断升级,梁平也出现了不安定因素,县委及时分析研究,加强内部防范,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尤其是对外地来梁进行串联活动人员的监控。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小组,部署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并同驻梁部队和驻梁单位共同协作,加强防范。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坚守工作和生产岗位,切实搞好供电、供水、供煤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有效地预防了动乱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全县的社会安定。

(三)发现苗头,及时处理,把可能出现的闹事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北京发生动乱期间,梁平也发现了一些闹事苗头。519日,屏锦街上和屏锦中学出现了声援北京学潮的大字报,县、区领导和公安部门的负责同志亲赴现场,及时进行处理,缓解了矛盾,消除了隐患,有效地控制了局势。

(四)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两度泛起,以及开展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实践证明,只有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县委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一是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二是建立了乡镇基层党校,开展对党员的经常性思想教育。三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倡党委书记讲党课。四是建设党员教育阵地,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全县有900多个党支部建立了党支部活动室,保持党员活动经常化。全县建成64个党员电教播放点和20个“五有”⑤示范点,形成了县、乡(镇)、村互为一体的播放网络,扩大了教育覆盖面。梁平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梁平党建》电视专栏定时播放,县委组织部建立了《梁平党建》互联网络,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四化”干部,建设第三梯队干部队伍,强化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现状,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即“四化”)。这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大方针。由于十年“文革”,造成了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不适应。因此,加快干部“四化”建设步伐,是关系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大局,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大事。

(一)按照“四化”要求,选拔中青年干部

县委按照新时期党的干部德才兼备标准,大力建设第三梯队干部队伍,大胆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通过机构改革和换届选举,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到1985年,县级党政领导干部13人,平均年龄比机构改革前下降8.1岁,大专文化程度由1人增加至6人;局级领导干部240人,平均年龄下降4.1岁,大专文化程度由10人增至32人。在领导班子的“四化”建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二)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985年,县委印发了《关于深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改革的意见》,县委组织部制定了相关配套的文件,先后进行了领导干部任期制、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党政领导干部考察预告制、重要领导干部人选表决制、干部公开招聘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领导干部交流轮换制、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等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干部队伍不断更新,一批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到2006年,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正副县长、政协主席)共20人,平均年龄比1985年下降4.3岁,全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各地都建立了后备干部库,使干部队伍源源不断地得到充实。

五、加强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梁平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指示,不断加大反腐工作力度,取得可喜成效。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1.经常性教育。

充分利用各级中心学习组政治学习、党团组织生活、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述职述廉等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先后学习《党章》、《准则》、中纪委七个量化规定,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党纪观念。

2.多样性教育。

通过培训、电教、展览、文艺表演、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廉政教育。仅2006年,全县举办培训班、上廉政课21场,参训达13000人次。举办廉政书画展,参展作品110件,参观展品人数2000余人。举办反腐倡廉歌咏赛,有20000余人观看。45个电教网点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420场次,20000余人收看,受到深刻教育。

3.针对性教育。

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群体分别不同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政部门开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服务发展”、“树党政干部形象”活动;执法部门开展“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严格依法办事,热心服务群众”活动;财经商业部门开展“廉洁经商,诚信守法”活动,针对性强,效果好。

4.现实性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对本县犯有贪污、受贿、嫖娼等违法违纪的5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公开处理,起到了警示作用,给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是深化廉政建设,实现党风好转的关键

县委带头执行“廉政准则”和一系列廉洁从政的规定,并向全县党员和人民群众作出了四项承诺:一是坚决拒收财物;二是坚决抵制跑官要官;三是严格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四是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等规定,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县纪委负责人先后对128名下级党政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全县有4名副厅级干部、239名县处级干部、325名正科级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进行述职述廉,查找出问题936件,边查边纠,及时整改,有效地遏制了领导干部违纪行为,树起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三)严肃党的纪律,查处违纪案件,是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重要环节

1993年至2006年,全县立案查处党纪案件1144件、政纪案件71件,立案检查的1215件中,涉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61人、一般党员干部538人、普通党员566人,万元以上大案81件。给予党纪处分的1131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681万元,惩治了腐败,倡导了廉政。

(四)改革体制机制,建立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滋生

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定37项责任内容,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第一责任人,57名县级领导干部为各项具体责任人,并由25个牵头部门加强对执行责任制进行监督检查,坚持年终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对全县93个部局、乡镇领导班子,204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实行民主测评制度,评为先进者给予表扬,排名后5位的班子和个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领导干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每年对县属部门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出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选拔任用,公开招聘制度,防止跑官要官现象。各级机关推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收费公开,建立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制度,遏制了不正之风和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

六、加强理论武装,开展专项教育,强化党的先进性建设

1994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中共梁平县委全面贯彻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组织开展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双学”)活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一系列专项学习教育活动:

(一)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市委的安排,中共梁平县委从2000226日开始,历时85天,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县纪委、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这次“三讲”教育,经历了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自我剖析、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开展批评,认真整改、巩固成果四个阶段,开展了集中“回头看”活动,使“三讲”教育不走过场,做到了“五个认真”(即:动员学习认真、征求意见认真、自我剖析认真、深入整改认真、检查验收认真)。

通过“三讲”教育,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整体面貌出现了八大新气象:一是理论学习有了新的加强。县委进一步健全了理论学习制度,营造出了勤奋好学的新风气;是思想解放有了新的突破。开展了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围绕梁平旅游业发展、交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展开研讨,增强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三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梁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明确提出“超常规、跨越式、扩张型”发展,建设特色经济县的基本思路,并抽调干部组成8个改革发展服务团,深入企业和农村,推进了企业改制和农村小康建设。四是经济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全县企业改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县城旧城改造、公路硬化改造、通讯光缆架设、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五是党的建设出现新的局面。建立健全了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开展了干部大规模培训,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展了创“四好”班子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实施《关于深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六是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严格执行《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作风的八条规定》,改进了会风、文风,解决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出现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七是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企业、学校及党外人士和部门包村已形成制度,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全力推进15项民心工程,为民兴办实事,深受群众欢迎。八是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治县的决议》,督促“一府两院”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广泛开展执法大检查,规范了执法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二)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

根据中央和重庆市委关于在县(市)部门、乡镇、村级班子和干部职工中集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简称“学教”活动)的部署,中共梁平县委安排从20011月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县级各部门、乡镇、村级班子及干部职工中分期分批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这次“学教”活动,经历了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开展“回头看”、检查验收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创新了活动方式,效果甚佳。一是学习培训阶段,创新了“回头八看”。即:一看动员大会召开没有,二看学习时间保证没有,三看理论专题认真讨论没有,四看参学对象的学习态度端正没有,五看通过学习认识提高没有,六看学习中联系实际找准问题没有,七看边学边改没有,八看领导干部带头没有。通过“回头八看”,边查边补,把学习引向深入,保证了学习质量。二是征求意见阶段,创新了广征意见的五种形式。其一,全方位个别访谈,广征意见;其二,多层次座谈,深层次征求意见;其三,登门拜访,主动征求意见;其四,书面发函(电传)方式,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其五,向所属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反馈意见。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范围求广,内容求实的要求。三是整改提高阶段,创新了“四公一卡”方式。“四公”即:公征整改措施,严把整改方案制定关;公示整改事项,严把整改责任关;公开整改过程,严把群众监督关;公议整改结果,严把整改质量关。在落实“四公”的基础上,统一制发“整改监督卡”,保持长效监督,巩固整改成果。通过“四公一卡”方式,确保整改落实。这一经验受到重庆市“学教”办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广。

通过“学教”活动,初步建立了“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化十个重点项目,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1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二是在减轻农民负担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负担、乱收费、乱摊派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查处乱收费、乱摊派120件,金额32.6万元,减少报刊征订费97万元,出台了减免农业税、特产税等优惠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三是在转变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扎实开展“三带、三送、三联户”活动,干部深入第一线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县、乡镇干部自觉集资81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为926户农民改建了土墙房,赢得了群众好评;四是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目的,所有乡镇、村建立了财务、政务公开栏,实行定期公开政务,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正常运作;五是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33个乡镇有21个评为“五好”乡镇党委,315个村有95个评为“五好”村党支部。以素质建村为目标实施“村社工程”,提高村干部素质。全县1324名村级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由21.52%上升为37.76%,上升16.24个百分点。

(三)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党中央和重庆市委的统一部署,中共梁平县委从20051月至20065月,在全县793个单位中,分三批(第一批70个单位,第二批253个单位,第三批470个单位)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简称“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历时一年半,是范围最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

梁平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四大创新。一是活动主题鲜明。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学习党章为重点,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标,着眼于梁平的实际,着眼于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二是活动形式新颖。不断创新学习形式,采取建立流动党校辅导学,发扬革命传统激励学,运用电化教育引导学,实行量化考核督促学,送教上门帮助学,开展专题讨论重点学,挖掘身边典型示范学(主要开展了向本县虎城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邓平寿同志等先进党员干部学习活动),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活动内容新颖。围绕“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自选”动作有创新,先后开展了“温暖二月,感动三月,奉献四月,青春五月,光荣六月,红色七月”、“四团服务三农”、“做致富领头雁,当群众贴心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一带、二帮、三满意”等活动,认认真真帮助一批困难群众,扎扎实实解决一批具体问题。四是活动结果有新成效。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20065月,通过对1784名不同群体的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民主测评,满意率达96.3%,受到重庆市委巡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通过先进性教育,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清理发展思路,大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比2002年增长59.6%,年均递增12.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996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1.7%,比2002年增长72.1%,年均递增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比2002年增长83.6%,年均递增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89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比上年增长3.8%,2002年增加910元、增长45.3%。更为可喜的是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心齐气顺,团结和谐,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德谋发展的良好气氛。

(四)扎实有效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

在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不久,县委、县政府紧跟市委、市政府在市级机关开展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在全县县级机关深入开展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着力解决县级机关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和制约发展、阻碍发展、危害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以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加快”、“率先”发展的需要。

2006109日,县委召开全县县级机关“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张道华作动员报告,对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地动员和全面部署,紧密结合梁平实际,明确提出在活动中认真解决五大问题:一是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着力解决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二是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着力解决部门利益、单位利益至上的问题;三是强化实事求是的观念,着力解决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严重的问题;四是强化对外开放的观念,着力解决视野不宽、开放思维欠缺的问题;五是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着力解决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不活的问题。强调领导干部在开展活动中,要带头学习、带头排查、带头检讨、带头整改,真正收到实效。力争做到“十个一点”,即服务态度再热情一点,工作作风再务实一点,行业服务再规范一点,工作落实再快一点,政务公开再透明一点,政策运用再活一点,检查验收活动再减少一点,行政审批再方便一点,行政事业性收费再降低一点,抓发展的思路再宽一点。真正实现全心全意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率先”发展的目标。

全县“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大会后,县属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县委的要求,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普遍进行了学习动员、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健全制度四个阶段,推进学习整改活动深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梁平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良好的软环境,一个“部门热心搞服务,群众人人想创业,企业个个想创新”的局面开始形成,推动了着梁平经济社会的“加快”、“率先”发展。到2006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48.47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1.43万元,同比增长28.6%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