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习仲勋领导陕甘边苏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17-05-17 13:44:34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栾克军

  在血雨腥风的反“围剿”斗争环境中,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其丰富的经验启示,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面向群众,创建廉洁政府。政府服务人民,历来是我们党追求的政治目标和践行的民主承诺。1934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立即展现出高效、清廉的民主政府本色。不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策和法令,而且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维护群众利益的严格规定和纪律。习仲勋等党政军领导人以身作则,与广大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极个别违反法纪的贪腐分子,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坚决捍卫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从政府主席到区、乡干部,廉洁奉公,弊绝风清,深得群众拥护。

  习仲勋曾语重心长地说:“江山是人民的,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习仲勋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面向群众”的真实写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人民就是江山”的谆谆教诲,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服务人民;道德当身,无我工作;反腐倡廉,责在人先,努力建设人民认可的民主政府、廉洁政府。

  二、实事求是,繁荣苏区经济。“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繁荣经济则是富民之途。当时陕甘边地区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习仲勋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创造性地作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法令、政策,满足了贫苦农民的迫切要求,照顾了各层次的生产生活需要,维护了社会稳定,赢得了群众拥护。虽然处在严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但是党和政府始终注重发展经济,活跃商贸流通,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打破了反动派的经济封锁。

  在大变革、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三、休养生息,改善人民生活。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劳苦大众,改善人民生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面临敌人的疯狂“进剿”,面对群众的艰难困苦,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坚决实行休养生息的方针:实行供给制,从政府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员,从干部到战士,经济待遇一律平等,所有费用都由政府财政委员会筹措安排,对农民不征粮、不派款;经营红军公田,减轻群众负担;兴办小牧场,发展畜牧业;组织互助合作社,支持农民发展生产。边区政府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密切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有力促进了根据地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民心向背历来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以民为天”,“以百姓之心为心”,全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思近虑远,发展文化事业。陕甘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用新思想、新文化教育干部群众,促进边区新型社会秩序的建立,充分体现了习仲勋等边区领导人思近虑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边区政府坚持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成立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培养革命的骨干力量;兴办列宁小学,开展普通教育工作,开启了陕甘边区普通教育的先河;创办革命报刊,开展成人文化教育,教育群众从封建思想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我们在致力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努力推动全民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时空之中形成精神生根、灵魂发育、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五、百折不回,坚守革命信念。陕甘边区政府顶着风雨诞生,迎着战火成长,百折不回的革命信念,始终是老一辈革命家领导苏区建设的内在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的火炬总是高擎在心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根据地领导人恪守信念、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坚定革命信念和大无畏英雄气概,为革命队伍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敌人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需要坚守革命信念,共铸中国梦的今天更需要坚定信仰。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像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勇于吃苦,敢于担当,努力践行好一个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系中共庆阳市委副书记、庆阳市市长)

  (注:2014928日,甘肃省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文系研讨会论文摘要。)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