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二节 红二、六军团与湘鄂川黔根据地

2017-09-12 17:57:13来源:重庆党史网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它于19367月,由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及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改编的第三十二军合编而成,简称红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简称红二军团,是湘鄂西地区的主力红军。它是由湘鄂西地区红军第四军和第六军于19307月两军会师合编组成,贺龙任军团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任参谋长。19313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军第三军,19345月进入黔东地区。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简称红六军团,是湘赣边及湘鄂赣边地区的主力红军。它是湘赣和湘鄂赣两个地区的红军于19336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合编组成的。19348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突围西征,于10月到达黔东地区。

一、红三军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活动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它包括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接壤的部分边区。

(一)湘鄂西分局大村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成立后,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主要领导人顽固推行“左”倾路线,使红三军由两万多人锐减到3000人,断送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3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军第三军。1932年,红三军被迫转移,辗转于豫西南、陕南、川鄂边、湘鄂边。19331219日,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大村召开会议。会上,红三军军长贺龙通过回顾红三军的战斗历程,认真总结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失利的教训,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后,提出向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发展,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战略。会议一致赞同放弃恢复湘鄂边的设想,把“恢复湘鄂边”的口号改为“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并决定挥师入川(今重庆),首先在军事上占领黔江。

(二)红三军挥师入渝

根据大村会议精神,19331222日,红三军以特科二大队和二十一团为先锋,从湖北咸丰县境大村出发,向黔江挺进。红三军一举突破黔江驻军周化成部设在大路坝和中坝的防线,兵分三路包围黔江县城,傍晚与敌巷战。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歼灭周化成警卫部队手枪连和三十七团黄子裳部,周化成和县长殷鉴率200余名残部溃退,红军胜利地攻占了黔江县城。红三军攻占黔江县城后,召开了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号召青年参加红军。同时查抄了县政府,打开监狱放出了无辜群众,展开了打土豪斗争,将打土豪没收的财物分给贫苦人民,印制了《红三军入川告酉、秀、黔、彭父老兄弟姊妹书》,号召军民团结合作,共创酉、秀、黔、彭根据地。红军的行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欢迎,当即吸收了300多人参加红军。

鉴于当时的形势,红三军本应积极扩大红军力量,发展巩固苏区和建设新的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但当时“左”倾路线仍未肃清,红三军还在进行所谓“清党”,在黔江县城错杀了红九师政委宋盘铭,部队不断减员,弹药奇缺,没有很好地利用时机建立新的根据地。由于川敌二十一军第五师陈万仞部反攻黔江,红三军被迫于1229日撤离黔江,作军事上的转移,进入湘鄂川黔边境的利川、龙山、永顺、桑植、大庸、慈利等地活动,寻找战机和立足之地,以求发展。

红三军转移时,留下军部副官花顺涛、军部特务队队长刘汉卿和冯义友等部分红军骨干以及伤病员,组织红军游击队。19342月,刘汉卿、花顺涛、冯义友等在川鄂边发动群众,成立了鄂川边区游击队,4月改称为鄂川边区红军独立团,由刘汉卿任团长、花顺涛任政委。在独立团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的斗争和以宣传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

(三)红三军转战川鄂湘边

193413日,贺龙率领红三军攻占湖北利川后,又由鱼泉口入川,于9日抵石柱,开展革命活动。部队组织红军战士学习,深入到各个村落宣传红军宗旨、任务和土地革命政策。红军驻石柱期间,贺龙了解到丰都金铃坝(现属石柱县)有一支朱清武领导的“神兵”队伍,其斗争纲领具有进步倾向,遂派二十一团干部傅忠海前往金铃坝做改造“神兵”队伍的工作,以壮大革命力量。经过工作,把这支拥有200余人的“神兵”队伍改造争取了过来,并于4月成立了鄂川边游击队。5月,在中共鄂川边工委领导下,又将鄂川边游击队与利川的游击队合并,合编为鄂川边游击总队,由朱清武任队长,傅忠海任政委。总队下辖7个大队,队伍由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700多人,成为鄂川边一支以开展打土豪斗争和宣传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的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6月,总队在竹子营战斗中伤亡严重,遂编入鄂川边独立团。

(四)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立

红三军进入湘边后,夏曦极力进行所谓“清党”,带着部队盲目游荡,加上弹药缺乏,给养困难,在湘敌的“围剿”下损失很大。当时部队情绪低落,军心动荡不安,处于难以应敌的状态。19343月,红三军在慈利江垭与湘军作战后,贺龙和政治委员关向应极力抵制夏曦逃跑主义错误,召开了湘鄂西分局会议,讨论决定坚持大村会议精神,执行向酉、秀、黔、彭发展,创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为了打击敌人,会议决定把川边的酉、秀、黔、彭,鄂西的施、鹤之东,湘西的永、庸、龙、桑、慈划入游击范围,把鄂川边创建成为游击中心区域。会议还决定,由夏曦、贺龙、关向应和卢冬生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这一区域苏维埃运动的领导机关。

41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利川十字路口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发展鄂川边区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决议肯定红三军在鄂川边区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鄂川边独立团、改造“神兵”为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等项工作和创造新苏区的正确路线。并对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和鄂川边独立团等明确了任务,交待了政治斗争纲领和组织路线。同时建立中共鄂川边工作委员会,由冯义友任书记,刘汉卿、花顺涛、傅忠海、王怀廷、李绪先等为委员,决定由鄂川边工委领导鄂川边独立团和游击队,为实现鄂川边区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而斗争。

十字路会议后,红三军再次返回川东南活动。这一时期,部队深入黔江、酉阳县的蓬东、五里、马喇湖、官庄、杨家坳、黑水、毛坝、腴地、财神沟、八穴、兴隆、木叶、小咸等十多个区、乡贯彻和宣传十字路会议精神,深得民心,几百名青年参加红军,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同时,作好了攻打彭水县的准备。193456日,红三军从酉阳马喇湖(现属黔江)出发,奔袭彭水县城。8日,红三军占领彭水县城,歼川军守敌鲜少华一个营。打开监狱,释放了在押人员。贺龙在县政府旧址,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任务、纪律,接见了工商界代表,向他们宣传红军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红军还印发了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告湘鄂川黔人民书》和《红军的任务和纪律》等。红三军转战川东南,打乱了刘湘围追堵截红军的部署。

(五)黔东特区的建立

按原定计划,打下彭水后,红三军即向酉阳、秀山、黔江方向发展。但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人夏曦认为彭水北山面水,易攻难守,不宜建立根据地,因而决定红三军撤离彭水,于1934510日西渡乌江,进入黔东地区。

贺龙在听取侦察员张素清报告南腰界情况后,决定将红三军军部迁往酉阳县南腰界。64日,红三军进入酉阳县境,5日全军进入南腰界。南腰界附近楠木园、香田坝、杨家寨、柏杨坳,到处都住满了红军。红三军命令部也迁到了南腰界余家桶子。第二天,贺龙召开了有30多人参加的积极分子会议,研究建立游击队、打土豪和成立工农革命政权等问题。此后,贺龙以南腰界为大本营,派出几支部队,东征秀山、松桃,南攫沿河、印江,开展了川黔边根据地的工作。同时还派出一批政工人员前往川鄂边,指导鄂边川边工委和石柱、黔江以及湖北利川、咸丰、宣恩等县游击队的斗争,使川东南、川黔边和川鄂边的斗争连成一片。贺龙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大抓统战工作,为开创革命根据地和党的政治路线服务。610日,贺龙率领部队经龙池、唐家溪进入贵州刀把场,15日到达印江沙子坡,后收编了冉少波的“神兵”队伍,把他们组建为黔东纵队。19346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建立包括贵州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和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恢复红三军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抽调一批干部在黔东地区发动群众,开展基层革命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运动。当时夏曦已由“左”倾冒险转为消极悲观态度。6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酉阳县南腰界建立了军委会机关。同时组建了若干既是工作队又是能分散活动的游击队,分别到酉阳、秀山、松桃、沿河、德江、印江等地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这几支工作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组织了十多支游击队,约1000多名游击队员。南腰界地区建立了南腰界、大坪盖、唐家溪、龙池和秀山坝芒、枷档河、巴盘七个乡苏维埃政府和游击大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7月,红三军把酉阳、秀山、松桃的游击队合并组成川黔边独立团,由覃世安任团长、马吉山任政委。川黔边独立团先后在淇滩、大石墩、玛瑙洞、谯家铺、倒马坎、大坝祠堂等地,配合红三军主力参加了大小20多次战斗,打了40多家土豪,为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和保卫黔东特区作出了很大贡献。9月,红三军又将川黔边独立团与沿河、印江、德江独立团以及黔东纵队组成红军黔东独立师,由贺炳炎任师长,冉少波任副师长。721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30多名。大会讨论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关于工农武装问题的决议》、《优待红军及其家属的条例》、《关于苗族问题决议》和《关于肃反问题决议》等六个文件。随后选举贺龙、夏曦、关向应、卢冬生等组成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黔东特区革命政府。黔东特区纵横100多里,人口10余万,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黔东特区建立后,川黔边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湘鄂西武装割据的局面发展到湘鄂川黔边武装割据的新时期。

(六)南腰界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193481日,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全体成员出席庆祝大会。会议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军事委员会主席、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主持,贺龙在会上讲了话。南腰界地区是湘鄂川黔根据地较为巩固的区域。由于红三军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等首脑机关大部分时间驻南腰界,实际上南腰界成了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会后,在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南腰界人民迅速展开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912日,红三军带领群众,摧毁了当地恶霸冉瑞廷设在大坝场冉家祠堂的堡垒,为南腰界的革命斗争打开了新的局面。

南腰界革命委员会成立后,81日至4日湘鄂西分局在南腰界余家桶子召开会议,学习和讨论党中央于722日送来的中央指示信和六届五中全会决议。中央指示信对湘鄂西分局“肃反”扩大化和解散党团组织的问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会议进行了认真讨论,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作出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会决议的决议》和《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关于红军党籍团籍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黔东苏区的建立,为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黔东根据地的创建,可以促使黔东、黔北、川东、川南、湘西、鄂川边的几十个县游击区域速速发展苏维埃运动,可以创建一个湘鄂川黔边的大苏区。决定以最大的努力去发展川东、酉阳、黔江的游击战争,以与鄂川边游击战争连成一片,从而推动鄂川边苏区和川东苏区的建立,并准备派一批干部去恢复发展湘鄂边的工作。

9月上旬,湘鄂西分局在南腰界余家桶子再次召开重要会议,对红三军的战斗历程进行了回顾,对1932年开始的四次“肃反”运动进一步作了检讨,对丧失湘鄂西根据地的教训作了总结。夏曦在会上作了一些自我批评。贺龙认真分析了川黔边革命斗争形势,提出了目前工作的方针和任务。91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向中央的报告》。这次会议,对于红三军党的建设、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以及军队和地方干部的培养与补充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方针,对于巩固黔东特区,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扩大湘鄂川黔边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

(一)红六军团西征

19348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9700多人在中央代表、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和肖克、王震带领下,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命令红六军团向湖南中部挺进,与二军团(当时已改为红三军)联系,为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转移担任前导的指示精神,由衙前、五斗江突围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远征苦战,进入黔东地区。红六军团在贵州甘溪寻找红二军团时,遭到桂、湘、黔敌的突然袭击,被截为三段,由于甘溪一战失利,最后只剩下3000多人(其中还有300多名伤病员),已无力担负为中央红军探路和创建新苏区的任务,乃被迫分两路向红二军团活动的湘鄂川黔边区靠拢,以便两军会师,集中力量,再图良策。

当时,红六军团并不知道红二军团已改名为红三军,也不知道红三军活动的具体地点。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彼此只能从敌人的报纸上得知对方一点消息。10月初,红六军团由湘西进入黔东后,派出参谋长李达率先遣队红四十九、五十一团,深入沿河地区寻找红二军团。红三军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危害,部队和根据地的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因而也急于想与红六军团会合,先后派出几支部队从南腰界出发,分赴秀山、沿河、印江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以探寻和接应红六军团。

10月中下旬,贺龙、关向应带领二十六团在贵州沿河水田坝首先与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400多人相遇。贺龙从李达口中得知任弼时、肖克、王震还在危难之中的消息,立即与关向应、李达商讨接应任、肖、王的办法。当部队朝梵净山方面行至木松坡时,巧与红六军团郭鹏、彭栋材率领的五十团会合。通过郭鹏,贺龙得知红六军团主力进入印江县境,又立即率部兼程前往,进入芙蓉坝、锅厂一带。1024日,贺龙在芙蓉坝得知红六军团主力到达木黄的消息,立即留下主力部队布防于芙蓉坝,以防止敌人突然袭击。随后,贺龙与关向应、李达亲自带领手枪队在木黄与任弼时、肖克、王震带领的红六军团主力胜利会师。当时因敌李成章、王天锡部正向木黄扑来,形势紧急,部队稍休息后,于当天下午兵分两路向南腰界进发。贺龙、任弼时随红六军团主力经岩溪口,于当天傍晚到达石梁宿营,受到夏曦率领黔东独立师的欢迎。25日,任弼时与贺龙、夏曦、肖克、王震向南腰界进发途中,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初步磋商两个军团集中行动的方案。并于当天电报中革军委:“以目前敌情及二、六军团力量,两军应集中行动。”“两军行动,由二军团统一指挥。”“明日进至酉、秀、印间南腰界。”

(二)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举行会师大会

1026日下午,红三军和红六军团8000多名指战员先后从各地到达酉阳南腰界,驻满了南腰界附近方圆20里的村村寨寨。随即,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召集两个军团领导人在红三军司令部酉阳南腰界余家桶子召开会议,贺龙、夏曦、关向应报告红三军和黔东特区的情况,肖克、王震报告红六军团的情况,任弼时传达党中央关于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的部署以及命令红六军团担任前导来找红二军团的任务、指示精神,然后具体讨论了如何策应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转移以及两军会合后的行动方向、任务等问题。

为迅速甩开尾追之黔敌,避实就虚,保存实力,配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转移的行动计划,东进湖南,牵制湘军,会议决定红二、六军团会合在一起集中行动,立即开展湘西北攻势,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发展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为了适应红二、六军团会合后的需要,统一两军团的行动,会议决定红三军恢复原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红二军团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由肖克、王震分任军团长和政委,红六军团政治部及保卫局编入红二军团。红二、六军团统一行动,由红二军团代行指挥职能。这时,两军部队约8000人。

同时,肖克、任弼时、王震联合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建议撤销夏曦职务,提议贺龙任分革军委主席,肖、任副之。由于当时中央领导人不了解两军团面临的处境,于26日发出电令,没有同意。对中央的电示,贺龙、任弼时等两军团领导人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贺龙、任弼时遵照中央指示,结合实际,本着对革命负责人精神,决定两军团暂时会合,并于28日在东进湘西途中的蚂蝗井时,以贺龙、夏曦、关向应、任弼时、肖克、王震的名义联合回电中革军委,陈述两种运动方案的利害关系,再次建议:“二、六军团暂时集中行动,以便消灭敌一二个支队,开展新的更有利于两军团将来分开行动的局面。”后中央来电同意红二、六军团会合后不再分散,统一部署,联合行动。

1026日傍晚,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宣读了中央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发来的贺电,并向8000多名红军指战员庄严宣布“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了”。任弼时还谈了目前形势和红二、六军团会合后的任务。贺龙在会上向红六军团表示欢迎,并勉励二、六军团的全体指战员亲密团结,再接再厉,英勇奋战,去打开新的局面。肖克、关向应也在会上讲了话。

(三)红二、六军团东征湘西

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会师,使川军头目刘湘惶恐不安。他连忙电告蒋介石,同时电令田冠五部队截堵。田冠五接到刘湘电令后,立即命令酉阳县长易元明死守酉阳县城,田冠五最后派一个营配合,“剿共义勇大队”陈翊的两个中队前往官清、阳雀岩堵口子。

1028日清晨,红二、六军团从南腰界出发,向湘西北挺进。当晚红二、六军团宿营蚂蝗井一带。29日进至板溪洼。二、六军团撤离南腰界时,贺龙曾给原部下酉阳守敌田冠五写了一封信,要田认清形势,让出酉阳南部通道,让红二、六军团过路。田慑于红二、六军团会合后的声势和贺龙的威望,借故将该旅主力撤往龙潭,也不出兵增援酉阳。30日,红二、六军团进入酉阳县城,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人员,派宣传员在街巷刷写标语,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同时,指挥部队打了陈光琳、刘平、吴炽仁、谢茂松等土豪。当晚,部队进至小坝、龙池铺一带宿营。

113日,红二、六军团由酉阳福经老寨蚂蝗沟出川,通过湖北的新寨沟,进入湖南招头寨。7日攻占永顺县城。为了诱敌深入,以便在十万坪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消灭敌人,红二、六军团迅速撤离永顺县城。16日敌军进入红军伏击圈,红军全线出击,歼敌1000多人,取得会师后的第一次大胜利。随后,红二、六军团回师收复永顺县城。随着湘西攻势的展开,先后控制了桑植、大庸、桃源、慈利等县的大部地区。为了进一步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贺龙、任弼时根据中央指示,于1129日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湘鄂川黔边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等领导机构,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贺龙任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区司令员。

遵义会议召开后,红二、六军团坚决执行新的中央军委的指示,利用四省边界广阔的回旋余地,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20多万敌军大规模的“围剿”,打乱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部署,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作出了贡献。

红二、六军团会师东进湘西前,曾留下一支部队,会同川黔边游击队,组成黔东独立师,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任政委。独立师于1110日在沙子坡集中部队,共计600多人,在甘家堡、土门、铅厂坝、枫香溪一带迂回,牵制敌人,策应主力进攻湘西北,然后向梵净山进发。25日进入秀山县兰桥、邑梅。在进攻梅江的战斗中,政委段苏权负伤。此后,部队遭受严重伤亡。28日,师长王光泽被捕,被捕后他坚贞不屈,英勇牺牲。

19351119日,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经贵州、云南、于19364月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72日到达西康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19367月上旬,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10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9378月,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二十七、二十八军等部,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0师。随后,即参加了抗日战争。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