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红岩精神对重庆党史文化传承的贡献

2017-10-26 12:41:54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田姝

 

党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展示了巨大能量。传承党史文化是宣传党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红岩精神作为重庆党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树立了重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而且为其传承提供了有形有效的载体。

红岩精神的产生丰富了重庆党史文化的内涵

重庆是一座有着丰富党史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的故乡,还涌现了杨闇公、赵世炎、万涛、江竹筠等革命先驱。土地革命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在重庆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为和平民主作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驻重庆,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开辟了西南工作的崭新局面……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红岩精神作为重庆的精神名片,与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都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共同铸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成为党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国统区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创造性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团结、民主,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进程中孕育而出的精神成果。它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其实质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红岩精神不仅具有中国革命精神所共有的品质,而且在中国革命精神的宝库中独树一帜。它不是诞生在革命根据地或革命军队之中,而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诞生在国民党统治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尖锐的民族矛盾和严酷的阶级矛盾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红岩精神的产生过程既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段重要历史,也是重庆的一段重要党史。因此,红岩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既是重庆的,也是全国的。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识,也包括了中华民族愈难弥坚、勇于牺牲、自强不息的民族血性和海纳百川、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民族气概,它与民族精神具有文化上的传承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具有理论上的同源联系。这些都是党史文化最本质、最直

接、最生动的体现。

红岩精神的研究提升了重庆党史文化的影响力

任何一座城市的党史文化,都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和底蕴,是这座城市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自身内在品格的一种外在延伸,体现了城市的精气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

红岩精神因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红岩村”而冠名。1985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之一的邓颖超重返红岩村,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正式提出了“红岩精神”这一概念。

红岩精神虽然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但对红岩精神的研究则于20世纪9年代才真正开始。1991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重庆,为红岩革命纪念馆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1996年,重庆直辖前夕,为振奋重庆人民的精气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加快重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重庆市委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活动,并首次将红岩精神概括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由此,重庆学术界开始了对红岩精神的研究。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重庆市召开了“红岩精神研讨会”,对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发展、时代意义和实践途径等,展开了初步探索,推出了一批理论成果。

伴随着学术理论界对红岩精神研究的逐步深入,红岩精神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影响

力扩大到了全国范围。20025月,江泽民再次视察重庆,就红岩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同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到重庆考察工作,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随后,红岩精神的研究也由过去的地域性研究发展为全国性的研究。

尤其是近年来,遵照中央指示精神,中央办公厅明确提出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联合原南方局领导的10余省市,开展对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有关课题研究;国务院审批通过了一批承载红岩精神、南方局历史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遗址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宣部、国家社科规划办向重庆下达了关于中共中央南方局、红岩精神的研究项目。一批关于红岩精神的学术成果也相继出版,从理论与学术的角度对红岩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2011年,一场全国性的“弘扬革命精神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不仅把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研究从相对独立的单线条发展到综合、比较和整体性研究,而且进一步拓展了红岩精神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推动了红岩精神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也扩大了红岩精神在全国的影响力。

红岩精神的宣传树立了重庆党史文化的特色品牌

展示一座城市的党史文化,要善于把握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精髓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传承与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对城市建设可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只有从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出发,并力求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其得到延绵发展,才能铸就独特的城市品牌。

重庆是红岩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领导集体,在国统区这个特殊战场上锤炼形成的伟大红岩精神具有鲜明特色: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解放战争时期,被关押在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志士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英勇斗争,在实践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红岩精神。

红岩是地名,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红岩村;红岩亦是书名,即以反映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在“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同国民党特务进行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红岩》。红岩从一个地名上升到一个政治历史概念、发展变化为一种历史、又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一直与重庆这座城市的进步紧紧相联,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最強记忆!红岩精神作为重庆独特的文化遗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影响和教育了好几代人。

多年来,重庆在对红岩精神进行深度研发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展览,创作书籍、戏剧、影视作品,开发红色旅游、网站等多种渠道来宣传红岩精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庆的“红岩魂”展览足迹遍布全国各大省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浩气长存》《黑牢诗篇》《红岩小说与集中营里的人物》等一大批反映红岩精神、讴歌革命先烈的图书作品相继问世,极大扩展了小说《红岩》的影响力,而《时代先锋》《我们共同走过的路》、京剧《江竹筠》、话剧《小萝卜头》等舞台剧的创作,则让鲜活的红岩人物深入人心。

在此带动下,红岩村、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旅游景区参观人数陡增,重庆红色旅游取得长足发展,“红岩”品牌受到国内认可。在扩大社会知名度的同时,红岩精神也因而得到广泛传播,对服务社会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反映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发挥了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阵地作用。

今天,我们研究红岩历史,传播红岩文化,弘扬红岩精神,就是准确把握了重庆这座城市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同时,也为重庆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重庆红色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注入了动力。

红岩精神的弘扬促进了重庆党史文化的传承

红岩精神不仅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统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精神支撑,更具有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弥久愈新。红岩精神体现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勤奋努力的学习精神,克己俭朴的廉洁精神,平等相容的民主精神,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污泥不染的莲花精神,正是我们时代所呼唤和需要的。

红岩精神闪耀的光芒,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精神动力。从20世纪90年代由重庆市委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活动,到2013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弘扬红岩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学术研讨会,20多年来,红岩精神在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

建设、党员领导干部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彰显了独特的优势。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再次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航船越是接近梦想的彼岸,

就越是可能遭遇不期而遇的风浪,我们就越是需要继承和发扬坚实可靠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我们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原南方局老同志宋平曾提出, “ 要学习和弘扬红岩精神”,“许多事要把今天与过去

结合起来,过去的精神对今天仍然有作用。红岩精神与党的其他精神一样,都是党的优良传统中的一种……他们内在的根本的实质是一样的。要不断的学习,在工作中得到弘扬”。

201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在重庆市党政干部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

当前,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和宣传力度的大大加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弘扬红岩精

神要与传承党史文化,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结合起来;要与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起来;要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揭示和发掘红岩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将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一起,汇成中国革命精神的洪流,成为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内驱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我们面向未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