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刘少奇的新闻观

2017-10-26 12:52:35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汪大波

 

开国元勋刘少奇,在对新闻工作的思考中有着独特见解,他的相关讲话对新闻记者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记者应该为真理而战

1948年秋天,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 目的是改进和加强新闻战线的工作。102日,刘少奇在这次学习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刘少奇一开头就平易近人地对记者们说:“我作为读者,向你们提点要求,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刘少奇指出:“报纸办得好,就能引导人民向好的方面走,引导人民前进,引导人民团结,引导人民走向真理。如果办得不好,就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会散布落后的错误的东西,而且会导致人民分裂,导致他们互相摩擦。因此,新闻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你们的工作做得好,就很好;做得不好,就要受到历史的处罚。”

刘少奇严肃批评和反对新闻报道中的“客里空”(苏联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的新闻记者)。他指出: “在我们党内有没有喜欢别人吹拍的戈尔洛夫(《前线》中一个骄傲自大、固步自封的前线指挥官)呢?有的。你批评他,他不高兴,你给他吹吹拍拍,他高兴了。因为党内还有资产阶级影响……”他语重心长地说:“不靠广大人民吃饭,不靠真理吃饭,你们的事业就靠不住。如果 你们的事业建筑在人民利益与真 理上面,那才是可靠的。”刘少奇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鲁迅精 神,要独立思考,要有硬劲,要经得起风浪,要有为真理而战的斗争性。

刘少奇认为,新闻记者写出 的新闻必须真实,必须讲真话。 196151日,刘少奇在《关于人民日报工作的讲话》中,一开头就尖锐地说:“你们《人民日报》上登的新闻,有多少是真的?你们天天用大字登头条新 闻,今天说那里生产如何好,昨 天说那里的公共食堂办得好,究 竟有多少是真的?你们想用这些典型事例来指导实际工作,典型本身就不真,怎样指导实际工作呢?你们报喜不报忧,只登好的,不登缺点、错误。我就不看你们那些头条新闻,我不看。”

刘少奇明确指出:“《人民日报》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三年来 (指1958年至1960年)办报的经 验教训。三年来,报纸在宣传生 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在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风,在 政策宣传和理论宣传方面的片面性,这些,对实际工作造成了 很大的恶果。你们宣传了很多高 指标,放卫星,在这个问题上使 我们党在国际上陷于被动;报纸宣传大办万猪场,结果是祸国殃 民。”刘少奇说:“报纸要鼓励群众前进,报纸要有指导性…… 指导性不只是社论有,新闻报道 上的指导性更具体。”

刘少奇进一步深刻地指出:“这几年,你们喜欢搞表面现象,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搞耸人听闻的报道,还没有完全摆脱 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他把 “大跃进”时期新闻工作的报喜 不报忧,搞形式主义等做法,上 升到新闻观来批评,表明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鲜明立场及真理至上的新闻观。

“记者的笔是人民的笔”

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刘少奇对新闻记者们说,“你们是人民的通讯员,是人民的记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们的任务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就是你们的主人”。他说:“要了解人民群众中的各 种动态、趋向和对党的方针政策 的反映。人民包括各阶层,要加以区别。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 看各阶层人民有什么困难、要求 和情绪。要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 彩地反映出来。‘精’就不是拉杂;‘彩’就是漂亮,挂点 ‘彩’,读起来爱读。你写得不 ‘精’,人家看不了那么多;你写得不‘彩’,人家不愿意看。 所以,要拣重要的写,重要的就 是‘精’的。”

刘少奇强调:“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 色眼镜。群众对我们,是反对就是反对,是欢迎就是欢迎, 是误解就是误解,不要害怕真实 地反映这些东西……党的政策到 底对不对,允许你们去考虑。如果发现党的政策错了,允许你们 提出,你们有这个权利。如果你们看到党的政策大体上是对的, 但是还有缺点,也要提出来。这 是不是不相信党的政策呢?不是 的。党的政策是否正确,要在群众实践中考验,你们要把党的政 策执行结果告诉我们,中央时刻在准备考验自己的政策。中央是 这个样子,各级党委也应该是这 个样子。如果政策有错误,就修 正它;如果它是不完全的,就把它补充得完全起来。” 刘少奇要求记者们深入群众,与群众深谈,从各方面进行考察,找出普遍现象,把群众想说的内心话反映出来。刘少奇说:“记者的笔,是人民的笔,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记者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刘少奇要求报纸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他说:“我们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而你们的工作,你们的事业,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报纸每天和群众见面,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军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人民代表大会、合作社等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没有这些桥梁,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断了,党和人民之间就有了鸿沟,因此必须有这些桥梁。千座桥,万条线,主要的一个就是报纸。”

刘少奇要求新闻记者运用手中的笔,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情况。他说:“如果能比较真实、全面、深刻地把群众的情绪、要求、意见反映出来,那不知会起多大的作用。你们要和群众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真正的情绪和要求,看他们反对什么,拥护什么,把这些东西反映出来……相关的人看了就会注意,就得到了你们的帮助。我们要了解群众,向群众学习。不经过和群众有联系的干部,不经过人代会,不经过你们,就没有别的办法,那就危险得很。我们坐在这里,危险得很哩!搞错了没有?这是我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刘少奇反复强调新闻记者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认为“办报是联系群众很重要的工作”,“报纸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是最厉害的脱离群众”。刘少奇这篇6000字的讲话中,“人民”“群众”“了解群众”“联系群众”等词语反复出现80余次,把新闻记者同各阶层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得十分清楚。他严格要求、谆谆告诫新闻记者们树立“人民至上”“群众至上”的观点。

“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

19615月,刘少奇在《关于人民日报工作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在这方面,我看你们学问不深,对调查研究还很不行。要了解真实情况很不容易,你们记者和编辑,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我看你们对调查研究,还是初小(指小学1-3年级)学生,高小(指小学4-5年级)学生也说不上。记者和编辑要认真作调查研究工作,要从初小到高小,从初中到大学,要决心作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的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搞一辈子。”

刘少奇向人民日报的工作人员指出:“你们不作调查研究,秀才味道太重,太脱离实际。你们要脱离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残余。”

他把脱离实际,不做调查研究,闭门造车,搞“客里空”看成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来批评和否定,明确认定记者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刘少奇说,“要真实地反映情况,独立地去作判断,就要到处去看,去问”,就是要做许多调查研究工作。他说:“有时从群众中听到一句话,这句话是真是假,到底是什么意思,下个判断并不容易。没有经验,没有理论上、方法上的修养,就没法判断。”刘少奇指出,记者要经常学习,要经常调查研究,不懂就勤问。他要求记者坚定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判断,做好新闻工作。

“党不是限制而是鼓励创造性”

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刘少奇提出了新闻工作者应当发挥创造性的观点。刘少奇对记者团说:“你们不仅要宣传党的政策,还要在群众的实践中去考察政策是不是正确,有没有缺点,这里就表现出你们的创造性了。你能了解群众的真正情绪,他就不能;你能有力地宣传党的政策,他就不能;你写得真实、精彩,他就不能;你能发现党的政策的缺点,他就不能。你的创造性就表现在这里,党不是限制而是鼓励这种创造性。”

在讲话里,刘少奇特别提出了记者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问题,而且具体指出了发挥“创造性”的主要方向。他除了指出创造性不但表现在新闻“写得真实、精彩”“有力的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的真正情绪” 之外,还强调在实践中考察政策是否正确,发现政策的缺点或不足,这就“表现出你们的创造性了”。他还进一步强调:“党不是限制而是鼓励这种创造性。”

当年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和《关于人民日报工作的讲话》,不但观点鲜明准确,而且语言通俗易懂。这两次讲话不只是对华北记者团和人民日报工作人员讲的,实际上也是对全国新闻界讲的。刘少奇的讲话不但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现在的新闻工作,依然有着极大的帮助。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