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红三军后代巫溪行

2017-10-26 13:17:12来源:红岩春秋杂志社

 

邵碧清

 

2017514日,红三军走出的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组成考察团来到巫溪,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并考察投资项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巫溪通城长红村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土墙上的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居然是由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将军亲笔书写的。

 

红三军到巫溪

 

巫溪红三军革命遗址保存较好,考察团一行来到长红村,听取了讲解员关于红三军小长征战略转移到巫溪的艰难历程的介绍。

巫溪地处渝陕鄂交汇处,有“巴夔户牖,秦楚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红三军主力最早进入川渝的地方。19321215日,贺龙率红三军小长征从巫盐古道进入巫溪,红军以顽强的意志挑战“蜀道难”。“贺龙骑马过冰湖后”,率领红军经过神农架原始森林艰难前行,穿过海拔2796.8米的重庆最高峰阴条岭边缘,攀越了幽深的大峡谷。1218日,左右两路红军在夏布坪会师后,前往通城坝。

红军一万多人来到通城,先头部队到达了巫山边,后续部队还在夏布坪,部队行军像长龙,整个坝子都住满了红军。贺龙将司令部设在长红村石门子张团总的老宅张家大院,现在当地人还保留着身穿红军服、手持长枪,为红三军司令部站岗的习惯。

在通城,红三军打击土豪,纪律严明,和群众鱼水情深,留传有《红军打土豪》《幺女子回家》《一盏桐油灯》《一把瓦酒壶》《一双乌木筷子》等故事。当地群众创作了《十字红军歌》歌颂红军。

 

铲不掉的标语

 

中共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红三军小长征在巫溪》中记载,19321218日在长红村张家大院,贺龙主持红三军司令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攻打巫山大昌镇的作战计划。贺龙见门口有泥墙,让政工人员写标语。由于墙是泥石材质,浸得很,写了一次又一次,字迹总是不显。他们找来糯米与桐油掺和,一试果然奏效。于是,便在红三军政治部老屋土墙留下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分配土豪的粮食衣服给穷人!”等标语,并在下面落上:“红三军政治部,一九三二年冬,红军路过此地初次宣传。”

《巫溪民间文学》还收录有这样一个故事:

红军走后,土豪恶霸与还乡团回来了,看见标语气得暴跳如雷,马上叫人来铲。不知什么原因,字总是铲不掉,即使费力铲下了,隔不了多久,字又依然现出来。恶霸们感到很奇怪,又叫许多人来铲,可还是铲了又现,就这样天天铲,天天现,铲一回,现一回。还乡团和土豪恶霸吓慌了,说“这标语有神,不能再铲了”,于是,乡丁们再也不敢去铲标语了。他们每见红军标语,抖抖颤颤的,越想越害怕。于是,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就这样保存了下来,被称为“铲不掉的标语”。

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精心保护下,“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的标语至今基本完好。据考证,它是川渝最早的、也是保存最久的主力红军标语。将军的子女们看到红三军司令部房屋及父辈亲笔写下的标语,历经85年居然还保存完好,禁不住热泪盈眶。

杨虎臣的女儿杨剑介绍说,眼前这幅标语是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书写的。“1932年秋冬,面对国民党第四次重兵‘围剿’,红三军退出洪湖根据地,进行了小长征战略转移。历经520多个县,是非常惨烈的征程,前有国民党部队拦截,后有敌军追杀,3个月里,每天近百里强行军,内部左倾肃反残杀,文化人所剩无几。当时樊哲祥伯伯文化水平较高,任宣传科长。”

据当年红三军宣传科成员谭友林将军回忆,由于左倾肃反,他和樊哲祥也曾因为在段德昌的领导机关刻过油印,不仅被抓还险些被杀。贺龙等人说,把他们也杀了,谁来写标语?才幸免于难。

2014年国庆,杨剑姊妹4人来巫溪后,把现存“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的标语照片带回去,与樊老留下的墨宝认真核对。繁体的“穷”字是樊老的风格,尤其是“地”字与樊老的笔迹完全一致,还得到了邓家泰将军子女的认同。经过认真考察后,红三军后代们一致确认,标语是由樊哲祥亲笔书写的。

据樊小祥介绍:樊哲祥1909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后,在洪湖一带战斗。1932年红三军遭遇到国民党重兵围剿,在贺龙军长率领下开始战略转移,后被称为“红三军小长征”。若从大洪山会议决定转移到抵达鹤峰,行程有七千多里;若从洪湖撤退到攻打桑植县城,有近八千里。所以有“红三军八千里小长征”和“红三军七千里小长征”两个说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贺龙全传》里是以“八千里路云和月”专章介绍红三军小长征的。樊哲祥参加过长征,后来还参加过百团大战和解放战争。

 

红军精神永传颂

 

考察了红三军艰难走过的大峡谷后,考察团来到渝陕鄂交汇处的徐家镇一线天。镇党委书记李勇在红军首次入川纪念碑前,介绍了红三军主力红军从该镇的三省交汇处“自然国心”鸡心岭界梁子进入巫溪的情况。

一线天悬崖绝壁,是出入川陕鄂的咽喉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国民党军队还在峡谷顶筑起了碉堡。19321215日清晨,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碉堡,控制了保安队,随后智取一线天,迅速三面包抄敌人布阵的七蟒峡,打响了入川第一仗。国民党黄涛部队被打得大败,仓皇往县城逃跑。

红军夜宿徐家街,在这里召开了公审会,处决了从竹溪押过来的“红猩”老爷和在一线天收买路钱的杨恶霸。其他土豪见状纷纷跪地求饶,自愿把粮食财物分给群众。红军入川的行动,让国民党蒋登第县长吓得弃城而走,一些官员、土豪也赶忙携财物外逃。

考察团还兴致勃勃地来到在红军路过的地方建立起来的红路小学。刚到校门外,“走红军路、承红军志、扬红军神、圆红军梦”的主题标语映入眼帘,“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格外醒目。校长谭兵站在红色文化墙边,引导大家观看红三军在巫溪的行军路线图,以及与“五个银圆”“挥泪斩同胞”“一件旧棉袄”“铲不掉的标语”等红军故事有关的文图。当看到全校学生整齐穿着红军服,齐唱《我们走在红色路上》和《十字红军歌》的图片以及在这里成功举办的“巫溪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等重大活动图片时,大家赞叹不已。

 

重庆党史微信公众号

重庆党史网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  邮编:400015
渝ICP备11000637号-3 技术支持:华龙网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86

您是访问者